黃精變“黃金” 校地合作鋪就北碚鄉村振興致富路
2025-09-17 17:16:45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通訊員 李嘉會) 9月15日,清晨的薄霧還未散去,位于北碚區三圣鎮是平村的重慶五方本草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門口熱鬧起來。作為西南大學(重慶)產業技術研究院中藥健康產品研發中心(重慶伊士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黃精產品中試孵化基地,項目剛剛投產就接到訂單,印證了 “實驗室—孵化器—市場”鏈條的暢通高效。

驗證:從中醫典籍到實驗數據
黃精是一種藥食兩用的草本中藥材,具有補中益氣、延緩哀老、輕身美容、健脾益腎等作用。關于黃精的記載最早可見《名醫別錄》,至今已有近2000年歷史。
“過去黃精的功效多存在于中醫典籍上,如今它有了實驗室數據支撐。”重慶伊士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法人、西南大學藥學院教授李學剛多年來從事天然產物(中藥)化學、藥物化學等方面的教學研究工作,圍繞黃連、黃精、甘薯等天然藥用資源,開展“核心功效及其物質基礎研究”。
2019年4月,作為重慶市百名高端工程技術人才、中國黃連研究首席專家的李學剛已在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做了近20年的黃連研究。“你黃連做得這么好,要不要看看我們的黃精產業?”黃精和黃連均為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的重要中藥材產業,當地村干部的一句話,讓李學剛開啟了黃精研究之路。
李學剛表示,2021年起,他帶領團隊投入大量人力做實驗,2022年,根據黃精藥食同源的特點,研發黃精食品,2023年通過代加工廠生產部分黃精產品。“我們的黃精產品在口感、含量和功效上都處于較高水平,獲合作方一致好評。”李學剛對黃精產業發展信心十足。
孵化:從實驗室到生產線
手握黃精茶、黃精果脯等擁有自主核心技術的產品,市場前景廣闊,李學剛團隊卻在從實驗室到生產線之間的中試轉化環節遭遇了瓶頸。
“中試”是產品正式投產前的中間階段試驗,介于實驗室研發與大規模量產之間,主要通過較小規模生產驗證產品可生產性及工藝穩定性,是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一環,關系著科技成果能否從實驗室成功推進到大規模生產。
“當時的代加工廠在黔江,距離北碚的實驗室400公里,往返一次代價很高,能不能在北碚落地孵化?”2024年初,北碚區將黃精項目納入校企地推進科技成果孵化的重點項目。北碚區農業農村委接到李學剛團隊的訴求后,多次上門問需,積極推進項目選址,最終選址在三圣鎮是平村閑置廠房,并協調當地以優惠價格租賃。2024年6月,三圣鎮政府、是平村、重慶伊士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西南大學(重慶)產業技術研究院4方正式簽訂中藥材(黃精)中試孵化基地項目合作協議。
“我們爭取市級專項資金130萬元,幫助他們建立加工生產線。”北碚區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區級各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基于黃精產品中試孵化項目成立的重慶五方本草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順利取得黃精產品中試生產線SC認證資格證。
“高校出技術,我們出資金,共同成立公司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現在已擁有5件專利。”重慶五方本草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羅強介紹,依托高校科研成果,公司研發生產了黃精果脯、黃精茶、黃精膏、黃精粉和即食黃精等多個系列產品,不僅接到了代加工訂單,同時也在孵化自有品牌。
致富:從生產線到產業鏈
筆者走進黃精中試孵化項目基地,廠房建筑面積約650平方米,配備真空滾揉機、超微粉碎設備等先進加工設備,可提供近百個就業崗位,并優先吸納貧困家庭勞動力和返鄉農民工就業。
“我是柳蔭鎮西河村人,從家騎摩托車過來只要半小時。”村民胡章國早早趕到是平村,坐在生產線前對黃精進行預處理。目前,像他這樣實現家門口就業的周邊村民有四五十人。“手快的一天能賺300元,日子過著很有奔頭。”胡章國表示,既能工作又能顧家,大家都很有干勁。
“不止增收,還要致富。”羅強表示,科研成果實現了本土中試、本土轉化,下一步還將依托科研技術在周邊建設標準化種植基地,實現原材料本地種植。“我們的規劃是打通一、二、三產業,帶動周邊村民種植黃精、擴大生產規模。”羅強介紹,采用科學的種植工藝,保守估計可實現黃精畝產一萬斤以上,實現更多農戶增收致富。
“農業技術人員和專家教授將定期到村里開展培訓,指導黃精種植和加工技術。”北碚區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告訴筆者,下一步,將通過多種形式的引導支持,從種苗培育、黃精種植等多環節謀劃,助力企業打造“育種—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全產業鏈。
責任編輯:劉思利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