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論】兩江評 | “三力”協同,筑牢網絡安全防線
2025-09-16 11:24:12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9月15日至21日,以“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以高水平安全守護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正式啟動。這場數字安全盛宴讓人們愈發清晰地認識到:網絡安全從不是懸浮于空中的口號,而是關乎11億網民數字生活、企業發展命脈乃至國家網絡主權的必答題。宣傳周的核心意義,在于將網絡安全從專業領域推向社會大眾,轉化為全社會的共識,并推動短期關注轉變為長期行動。
制度建設是維護網絡安全的“定海神針”。常言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法律法規是最堅實的防火墻。唯有明確權責邊界,才能守住安全底線。相關部門需以更完善的制度應對風險,讓紅線更清晰、規范更具體。企業作為核心主體,要將安全責任融入運營全流程,從研發到維護、存儲到傳輸,實現全環節防控,讓制度落實到代碼與操作中。宣傳周也能通過普法教育,引導公眾養成守規習慣,將制度剛性化為行動自覺。
公眾素養是一張細密的“防護網”。網絡安全從來不是少數人的責任,而是需要全民參與的系統性工程。當前網絡詐騙、信息泄露等問題頻發,不少隱患源于個體疏忽,或許是一次隨意點擊的陌生鏈接,或許是為貪小利泄露的驗證碼,都可能成為安全漏洞。因此,讓青少年樹立安全觀念、老年人掌握防范技能、職場人學習防護知識,已成必修課。只有安全意識成為下意識行為,才能織密防護網。宣傳周的校園講座、社區演練、企業分享,讓安全知識更易掌握,提升素養關鍵在讓大眾懂如何防、能主動防。?
技術創新是守護網絡安全的“核心利器”。網絡安全領域的對抗,本質上是一場無硝煙的科技較量。無先進技術支撐,制度與意識也難抵攻擊。提升自主研發能力、掌握核心技術,才能握牢主動權。從人工智能驅動的入侵檢測系統,能實時捕捉異常流量;到大數據分析構建的風險預警模型,可提前識別詐騙套路;再到國產密碼算法的廣泛應用,為數據安全加上中國鎖,技術創新始終是應對網絡威脅的先手棋。更重要的是,需整合科研、產業、人才力量,推動產學研用融合,提升技術水平。宣傳周既是知識普及平臺,也是技術展示舞臺,能促進技術成果落地應用。?
制度之力,讓安全防線固若金湯;素養之力,讓防護網絡密不透風;技術之力,讓安全攻防游刃有余。這三者是彼此支撐、協同發力的有機整體。唯有三者協同聯動、形成合力,才能匯聚起守護網絡安全的強大力量,為數字時代的家園筑起堅不可摧的安全屏障。
我們更須牢記,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讓我們以制度為綱、以素養為基、以技術為翼,共同投身網絡安全守護,讓清朗網絡空間成為億萬人民數字生活的安心港灣。
作者:施曉艷 (兩江新區)
編輯:曹葉
審核:楊洋
監制:白永茂
華龍網兩江評投稿郵箱: liangjiangping@cqnews.net
責任編輯:曹葉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