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定“全市重要城市副中心” 萬州繪就現代化人民城市新藍圖
2025-09-13 09:51:59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陳紅莉)9月12日下午,萬州區召開中共重慶市萬州區委六屆七次全會精神解讀新聞發布會,系統闡釋加快建設全市重要城市副中心、譜寫現代化人民城市新篇章的總體目標與實施路徑。
萬州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新聞發言人蔣藝義作主發布,萬州區發展改革委、科技局、住房城鄉建委、城市管理局、大數據發展局等部門負責人出席并答記者問。

此次全會上明確,萬州將錨定建設全市重要城市副中心的定位方位,將現代化人民城市建設的重大目標、重要理念和“一個優化、六個建設”的重點任務貫穿始終,高水平打造創新之城、宜居之城、美麗之城、韌性之城、文明之城、智慧之城,以城市的高質量發展支撐全市重要城市副中心建設“三年成勢、五年成形、十年成城”。
如何才能實現從“規劃圖”變為“實景圖”?發布會現場,各部門負責人一一詳解,勾勒出一幅清晰而扎實的實施路徑。
萬州區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吳雙在回應“一個優化”時指出,“萬州是集大城市、大農村于一體的典型,促進城鄉融合共同繁榮是萬州現代化建設的必答題。”他表示,將著力構建“一核引領、多點支撐、協調發展”的城鎮體系,通過強化城區核心功能、推動鎮鄉分級分類發展、構建城鄉融合機制三大舉措,優化城市空間布局,打造高質量發展“主引擎”。“我們將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暢通要素雙向流動,推動現代化治理資源向鄉村覆蓋,讓城鄉群眾共享發展成果。”吳雙說。
在“創新之城”建設方面,萬州區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韓毅提出將從強化創新策源、樞紐和服務三大功能入手。“策源功能是創新的源頭活水。”他表示,將聚焦銅鋁產業、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精準醫療等重點領域,對接高端科創資源,建設一批具有萬州辨識度的創新平臺。同時,積極鏈接川渝東北協同創新資源,探索“科創飛地”模式,推動資源共享、平臺共建、產業共育。“力爭到2027年,全區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4%,市級以上創新平臺達到67家,讓創新成為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韓毅介紹。
打造“宜居之城”,萬州區住房城鄉建委黨委書記、主任吳軍用“筋絡通周身暢”比喻道路網絡的重要性。他表示,“十四五”期間,萬州道路建設取得長足進步,但仍有提升空間。下一步將重點強路網、疏堵點、優人行,年底竣工南北濱江路延伸段,構建沿江環線;打通一批“瓶頸路”,新增過街天橋,實現人車分流。吳軍強調,要讓市民出行更便捷、更舒心,真正實現“惠民有感。”
“美麗之城”建設方面,萬州區城市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張明表示,將聚焦品質提升、運行安全和精細治理三大方向,持續美化城市環境,打造“15分鐘高品質生活服務圈”,建好“口袋公園”“微型公園”,推進濱江環湖夜景提質;同時開展城市生命線整治,統籌推進“水電氣訊路橋隧”升級,新增停車位,建設智慧停車系統,“既提升城市‘顏值’,又守護運行安全。”
圍繞“韌性之城”,張明還介紹了四項治理機制創新:建立多跨協同機制,避免“今天建、明天改、后天治”;建立“規建運治”協同推進機制;深化行政執法一體化改革;健全共建共治共享機制。“我們將堅持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作為城市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構建城市工作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效于民機制。”他說。
人是城市文明的核心。吳雙在介紹“文明之城”建設時指出,萬州將圍繞“做強產業吸納人、提升服務留住人、創新舉措吸引人”三大方向推動人口集聚。通過打造東部沿海產業轉移“首選地”、建設區域醫療康養中心、構建“1241”高校發展新格局、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推出人才激勵政策等,吸引更多區外人口來萬州安居樂業。
“智慧之城”建設則突出數智賦能。萬州區大數據發展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傅左二表示,將圍繞夯實數字底座、建強“智慧大腦”、開展人工智能行動三大重點推進。“我們將給城市安上‘透視鏡’‘CT機’,推動城市運行可感可知。”他舉例說明,如發生火情,城市治理中心能迅速定位消防設施、掌握人員分布,提升救援效率;AI+智慧防汛可預測積水點并提前預警。“讓城市更安全、治理更高效、服務更便捷,這才是智慧城市的應有之義。”
有了這些務實舉措,萬州也明確了清晰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到2027年,現代化人民城市建設實現重大提升,地區生產總值達1500億元,建成區面積1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0萬人,實現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六個新提升”;到2030年,地區生產總值達1800億元,建成區12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5萬人,經濟引領力和區域輻射力顯著增強;到2035年,基本建成現代化人民城市,邁向“雙兩百”大城市能級,成為帶動川渝東北、輻射周邊省市的強勁動力源。
責任編輯:王婷婷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