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眼TV-華龍網 曹妤 石濤
聽新聞
第1眼TV-華龍網訊(曹妤)近年來,重慶市在防范突發環境事件面臨什么壓力,做了哪些工作?在9月10日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 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二場)——“十四五”時期重慶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成效新聞發布會上,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總隊總隊長呂俊強作相關解答。

呂俊強表示,總體來講做了三個方面工作。
——建成全市環境風險防控體系,做到環境風險“底數清楚、目標明確”。全市編制環境應急預案9000余個,建成水環境安全風險防控設施2萬余個、大氣環境安全風險防控設施2000余個,做到心中有數、手中有策。
比如長壽經開區建設的五級水環境風險防控體系,一旦發生環境污染事故,從前端的裝置設施一開始就可以進行第一級的應急攔截,后面廠區內污水的收集處理,到第三步在片區管網進行攔截,再到經開區整體防線收攏,最后是河流沿線所有的應急關卡兜底,污染物從源頭到入河層層攔截,確保污染物不出園區。
同時也組織開展了部門的排查和企業的自查。5年累計排查整治環境風險隱患4萬余個,“十四五”時期突發環境事件發生數較“十三五”顯著下降。特別是多年以來未發生過重特大環境污染事件。

——構建多跨協同合作機制,確保在聯動方面“步伐一致、緊密協作”。重點突出兩個聯動,省際聯動方面,重慶市牽頭建立渝川鄂湘黔5省市水污染聯防聯控機制,連續5年開展毗鄰地區環境隱患聯合排查,累計整治隱患557個;同時,實施川渝聯合執法,共同查處了一批固危廢方面的環境違法行為、環境違法案件。市內聯動方面,與11個市級部門建立環境應急聯防聯控機制,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形成“信息共享、資源互通、快速響應”的工作格局,實現突發事件一體調度、一體應對。
——強化應急處置能力建設,讓應急處置隊伍“本領過硬、能打勝仗”。重點提升三個能力。
第一個提升應急指揮調度能力,建成市環境應急指揮中心,7個區域指揮分中心、42個區縣級指揮中心的全市應急響應網絡。
二是提升物資保障能力,建立由1個市級物資庫、7個區域分中心物資庫、20個跨省流域市級代儲點、42個區縣級物資庫、N個企業自行建設的儲備點組成的環境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儲備各類環境應急物資裝備20余萬件,為快速響應、科學處置突發環境事件提供硬核支撐。
三是提升隊伍實戰化能力。市級、區縣(經開區)、環境風險企業每年開展應急演練,高質量實施跨省域跨流域聯合演練,以練驗策、以練提能,通過演練檢驗“一園一策、一企一策、一河一策”,切實提升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實戰能力。
下一步,重慶將進一步健全“事前預防、應急準備、應急響應、事后管理、應急保障”五個方面的體系建設,加強對重點企業,重點流域、重點河流環境風險防控,及時妥善科學處置突發環境事件、守牢美麗重慶安全底線,為重慶高質量建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環境支撐。
分享成功
相關推薦
參與評論積分 龍珠商城兌好禮
打開第1眼TV-華龍網查看全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