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潮汐人才”新機制巧解“引才難”
2025-09-10 15:21:06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張元麗)面對“人才難引更難留”的共性難題,重慶市南川區創新推出“潮汐人才”機制,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模式,首批已對接47項人才需求,帶動相關產業年產值增長6300萬元,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創新機制
“潮汐人才”實現精準引智
在工業園區水江組團重慶優鈦實業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一項關鍵技術難題正在被攻克。
這家專注于超細鐵粉、非晶合金粉末的企業,與重慶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周志明教授合作,開展“壓鑄模具激光熔覆粉末、核電用高耐腐蝕粉末及激光熔覆表面改性強化技術”攻關項目。
“昨天剛跟周教授通了電話,他投入了大量精力在這個項目上,目前已進入激光熔覆工藝參數研究階段?!敝貞c優鈦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群告訴記者,因為行業特殊性,能夠與企業發展方向契合的學術教授并不多,但每一位這樣的合作者都為企業,甚至整個行業帶來顯著推動。
“作為制造業企業,必須依靠這些處于科研前沿的學者的眼光。他們洞察行業發展動態,對未來趨勢具有更強的預判能力。而企業所需要的,就是準備好資金和勇氣?!睆埲簣孕?,做難而正確的事,必有所得!
正是在這樣的學術支撐下,優鈦實業實現了多款“從零起步”的產品研發。
“我們從重慶開花,要在全國結果?!睆埲赫f,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重慶市專精特新企業、重慶市瞪羚企業,將順應趨勢,整合更多學術資源,致力于優化行業生態。
周志明教授團隊作為“潮汐人才”,不僅解決當前的技術瓶頸,更為企業儲備面向未來的核心技術,這種“產學研用”的深度合作,正是“潮汐人才”模式的精髓所在——把學院的智慧種子,播撒到產業的肥沃土壤中。
“潮汐人才”的理念,指不改變人才的戶籍、檔案、社保等關系,基于產業發展的周期性、項目式需求,以柔性方式引進的區外高層次人才。
面對人才困境,南川摒棄了傳統的高成本競爭模式,轉而基于對產業規律和人才流動性的深刻洞察,實現了引才思維的創新突破。
這一模式的巧妙之處在于,產業的“潮汐”特性,與人才的“彈性”流動,實現“同頻共振”。它精準地捕捉了南川三大主導產業的內在節奏:先進制造業的項目工期、文旅康養的淡旺季節、現代農業的生長周期。
這意味著,南川為天下英才敞開的,不再是一道傳統的“入職門”,而是一座多元化的“合作橋”。無論是利用假期前來指導的“候鳥教授”,還是遠程揭榜攻關的“星期天工程師”,都能在這套體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實現價值。
成效顯著
產業與人才實現“雙向賦能”
當中藥廠家與新式茶飲相遇,會迸發怎樣的火花?
在重慶上藥慧遠藥業,記者看到了一家顏值與健康理念并存的“奶茶店”。而其中三款中藥草本茶——“熬夜人參水”“孟德十寶茶”“女神養顏水”引人注目。據悉,這些產品由上海中醫藥大學林曉教授團隊以“潮汐人才”身份參與研發,采用藥食同源原料,無添加糖分,甜味均來自藥材本身。
上海中醫藥大學林曉教授作為“潮汐人才”,并不長期駐廠,而是通過定期指導、遠程協作的方式,帶領團隊篩選藥食同源原料,基于中藥配伍理論設計配方,并對活性成分進行分析和功能評價。
這與該公司在藥食同源理念下對大健康產業的布局不謀而合。
“要讓傳統中藥以更時尚、更便捷的方式走進現代人的生活?!蓖粽埍硎?,這不僅是產品的創新,更是對中醫藥文化的創造性轉化。
而在“法半夏炮制工藝改進研究”項目中,該公司引進了重慶中醫藥學院楊軍宣教授,將法半夏的炮制收率從83.64%提升至90%以上,不僅大幅提升了生產效率,更確保了產品質量的穩定性,直接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成效。盡管實施時間不長,“潮汐人才”機制已如一股活水,催生了南川產業肌體的深刻化學反應,一批合作項目開花結果,成為激活南川“三個增長極”的生動注腳。
在先進制造業領域,重慶市超群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與重慶理工大學副教授成振波團隊合作,開展“基于亥姆霍茲共振原理的輕質降噪輪轂研究”。該項目已成功獲批重慶市科技局企業科技攻關聯合行動計劃立項,并獲得專項資金支持,有望幫助企業在新能源汽車配套領域搶占技術制高點。

人才不一定非要“為我所有”,只要能“為我所用”,就能產生巨大的價值。
截至目前,南川已對接首批47項柔性引才需求,其中技術攻關類27項,較改革前增長160%,8項已進入量產,帶動相關產業年產值增長6300萬元。這充分體現了“潮汐人才”機制直奔痛點、服務發展的務實導向。
系統支撐
構建“柔性生態”助推人才活力
假如要選一款南川伴手禮,你會選什么,是方竹筍,還是古樹茶?
如今又多了一個新的選項——黃精制品。
黃精能開袋即食,還能做成丸子、餅干、口服液、茶等產品,這是重慶灝天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和西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張慶偉合作開發的項目。
項目進行了大量試驗和數據分析,開展黃精加工技術研究,在保留黃精康養功效的同時,完善黃精果、黃精茶等產品的生產流程,提升產品生產效率。
“我們想把來自金佛山本土生長的黃精,做成屬于南川人的伴手禮?!敝貞c灝天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何澤說,利用先進的加工技術,公司將當地豐富的中藥材資源轉化為高附加值的產品,不僅提升了產品競爭力,也帶動了當地農業的發展,為當地創造了就業機會和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
這項新增的合作,離不開南川“潮汐人才”政策的支持。而這也絕非僅靠一紙政策,其背后是一套精心構建、持續優化的“柔性生態”系統。
為確保這一創新理念落地生根,南川經過了嚴謹的設計與論證。南川區委組織部牽頭,對比學習了多個省市先進經驗,深入40余家企事業單位摸底調研,開展兩輪征集意見、兩次市級論證答辯,研究出臺了《南川區“潮汐人才”柔性引用工作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明確了六類人才(產業戰略型、科技創新型、資源整合型、技術支撐型、經營管理型及其他),規劃了五類合作場景(技術攻關、平臺共建、成果轉化、人才培養、咨詢服務),并配套了極具吸引力的“10條支持舉措”。
在精準的供需匹配機制方面,南川通過“渝才薈”數字化平臺和深入的企業調研,動態摸排產業真實需求,形成“需求清單”;同時面向高校、科研院所、企業聯盟繪制“人才圖譜”,最終通過“校地交流會”“項目推介會”實現精準的“企才雙選”,確保來的都是“最需要的人”,干的都是“最緊要的事”。
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潮汐人才”堅決摒棄“掛名式”“走秀式”引才做法。其支持政策的核心是“以績獎才”,將獎勵與用人單位的支付報酬和項目績效評估系數直接掛鉤,最高可獎勵10萬元。讓企業和人才用成果說話,確保政府的每一分投入都用在刀刃上。
“潮汐人才”實踐,是一次基于南川發展現實的理性創新,更是一次關于人才與城市如何共生共榮的深刻探索。它不再將人才視為必須永久擁有的“固定資產”,而是作為可以按需調配、共享共用的“活力資本”。
潮汐奔涌,未來已來。這股柔性而強大的智慧潮汐,正不斷沖刷傳統引才壁壘,為區縣擺脫人才困境、培育新質生產力,提供一個具有參考價值的“南川路徑”。
責任編輯:石月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