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瞭望|三尺講臺系國運,強國尤需大先生
2025-09-10 10:48:28 來源: 新重慶-重慶日報
“起立,老師好!”
今天是我國第41個教師節,主題為“以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譜寫教育強國建設華章”。
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教育發展和教師工作,指出教師要成為大先生,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范。
講臺三尺,舞臺無限大。在教育強國的時代背景下,我們需要怎樣的大先生?

在中國,“先生”一詞是對德高望重者和學識淵博者的尊稱,加上一個“大”字,更體現了人們對學者的敬意與尊崇。從孔子“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到葉圣陶“教是為了不需要教”的先進理念,無數被后世稱為“大先生”的教育家,終身躬耕杏壇、培育桃李,為“江山代有才人出”貢獻力量。
雖然時代在不斷變化,但“大先生”所代表的精神內涵依然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
先生之“大”,首在格局之大。大先生絕非只顧于埋首書齋的“教書匠”,而是將個人命運與民族復興緊密相連的“燃燈者”。
抗戰時期,聞一多、華羅庚等學者在戰火中堅持教學,用“剛毅堅卓”的精神鑄就中國教育的脊梁;“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黃大年,2009年放棄海外優渥條件,帶領團隊為中國“巡天探地潛?!碧钛a多項技術空白,用生命踐行“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
大先生們以家國情懷錨定教育坐標,將教育視為“為國育才”的崇高事業,在時代浪潮中始終堅守“教育報國”的初心。
先生之“大”,貴在學問之深。“學高為師”,大先生是知識海洋的“領航者”,能夠以淵博學識和前沿視野為學生打開認知世界的大門。
清華大學丘成桐教授深耕數學領域數十年,開創了數學中極為重要的分支“幾何分析”,是公認的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數學家之一;重慶大學劉漢龍教授,長期從事土木工程專業教學與科研工作,推動了重慶乃至中國土木工程行業的科技進步,曾入選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和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
這些大先生以“追求學術至境”為畢生志業,總是以學術魅力點燃學生的求知熱情,為祖國培養棟梁之材。
先生之大,更在德行之厚?!吧碚秊榉丁保笙壬挠绊懥Σ粌H來自學識,更源于人格魅力的感召。
云南麗江華坪女子高中校長張桂梅,扎根貧困山區40余年,以“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的信念,改變2000多名女孩的命運;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教授楊洋,堅持每年帶領師生深入頭部企業跟崗實踐,主持編寫全國首批職業教育數字教材,累計培養了3500多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曾獲評全國模范教師。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在中國大地上,還有許多平凡而偉大的人民教師,他們或許沒有顯赫的聲名與成就,但他們以身作則,用一顆赤子之心精心培育祖國的花朵,也同樣贏得了學生的愛戴和社會的尊敬,值得被尊稱一聲大先生。

當下,呼喚大先生已然是一種時代趨勢。
時代之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大先生培養時代新人。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睂崿F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接力奮斗。而大先生,正是鍛造時代新人的關鍵力量。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提升教師教書育人能力,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去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于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強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提出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建設教育強國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來抓……三尺講臺系國運,一系列政策突顯國家對打造高水平現代教師隊伍、培養大先生的重視。
發展之需——新一輪科技革命,需要更多的大先生勇立創新潮頭。
當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我國發展條件和增長模式都在發生深刻變化,迫切需要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
在時代的巨變洪流中,我們需要更多的大先生挺身而出,站在時代前沿,把握科技發展大勢,以教育支撐人才,以人才支撐創新,以創新服務經濟建設,走出一條中國自己的科技和經濟發展道路。
人民之需——讓每個孩子都實現自己的夢想,更離不開大先生們的辛勤耕耘。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承載著父母無盡的愛與期待。大多數家庭中,最讓父母操心的,莫過于孩子的教育問題。當下,我國在校學生近2.9億,約占總人口的21%,孩子們能否健康成長,不僅直接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幸福生活,更關系著黨和國家事業薪火相傳。
每一位孩子的“星辰大?!眽?,最初都由良師開卷。在課堂之上,他們用生動的講解和精彩的案例,讓更多孩子實現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轉變;在課堂之外,大先生們耐心傾聽學生的煩惱和困惑,成為孩子們成長路上的引路人。在他們的悉心關懷與引導下,無數學生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遇見一位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源源不斷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國家之幸事。新時代,需要呼喚大先生,他們在平凡的講臺上猶如火炬的傳遞者,照亮孩子的路,也照亮國家的前程。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有尊師重教、崇智尚學的優良傳統。當下,如何為大先生們創造更好的環境,讓他們能夠大展身手,持續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力量,成為教育領域乃至全社會亟待思考的問題。
尊師重道,要提高大先生的獲得感、幸福感。新時代新征程,教師的責任更重了,相關部門和社會各界要創造條件,不斷提高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讓教師們感受到更多的愛和幸福感,繼而發自內心地熱愛自己的工作。
首先,要進一步提高教師的待遇、福利,讓他們腰桿更直、腰包更鼓。這不僅僅是物質上的保障,更是精神上的鼓舞。
其次,家長、學生及社會各界都應樹立正確教育觀念,尊重教師專業見解,信賴教師教學水平,為教師打造寬松融洽的教學環境,讓大先生們在講臺上更加自信從容,揮灑自如。
尊師重教,要讓大先生從瑣碎事務中脫身。近年,一些地方“社會事務進校園”,嚴重干擾了正常教學秩序,影響了教師本職工作,也給教師增加了非教學事務壓力。
對此,相關部門和學校要注重建立社會事務進校園監督管理長效機制,嚴禁給教師安排APP下載推廣、推文點贊、禮儀接待等與職責無關的工作,同時也要整治濫用應用程序、打卡、接龍、拍照等重留痕輕實效的形式主義問題,把時間真正還給教師,讓教師靜心育人。
時代巨變中,要給大先生創造更大的舞臺。隨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興起,教育領域、教師工作形態都發生巨大的改變,這對教師的工作能力有了更高要求。
面對時代巨變,老師也需要和孩子們一樣,不斷提升自己。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在發展規劃、資源保障、經費投入上應與時俱進,幫助教師積極探索新時代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其教書育人的本領。
“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弊尨笙壬鷤冃臒o旁騖地投身教育事業,就是在為國家、為社會培養更多頂天立地的大寫之人和建功立業的棟梁之材。
責任編輯:杜漩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