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龍池鎮積極探索農旅融合新路徑 鄉村“蝶變”滿目新
2025-09-07 06:00:01 來源: 秀山報

在武陵山區的廣袤大地上,重慶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龍池鎮正經歷著一場深刻的鄉村“蝶變”。近年來,該鎮以“環境塑形、產業強骨、治理鑄魂”為核心路徑,從村容村貌的“外在美”到產業發展的“內在實”,再到基層治理的“人心齊”,一步步將和美鄉村的藍圖變為實景,讓鄉村振興的腳步走得穩、踏得實。
從“臟亂差”到“靚凈美”鄉村顏值氣質雙提升
“現在村里環境非常好,住得比城里還舒心!”龍池鎮洞坪村村民楊大爺笑著說,環境變好了,不僅看著順心,出門散步、擺“龍門陣”也有了好去處,日子越過越有滋味。
在人居環境整治上,龍池鎮打破“散養式”垃圾處理模式,建立“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一體化體系,通過新增40個垃圾箱體、18個垃圾分類點,配備專職保潔人員,實現農村生活垃圾“日產日清”,垃圾集中處理率達100%。同時,以“一處美帶動全域美”的思路,打造6個人居環境整治示范點,從道路硬化、綠化美化到污水管網鋪設,形成可復制推廣的整治標準,以點帶面推動全域環境提質。
更值得一提的是,龍池鎮還充分挖掘各村的鄉土特色與文化底蘊,因地制宜編制村莊規劃,打造和田美域、茶園小院等一批批“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特色院落,實現顏值與氣質同步提升。
從“單一種植”到“三產融合”富民產業撐起振興底氣
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要振興。龍池鎮立足山地氣候與資源稟賦,跳出“靠天吃飯”的傳統農業模式,以特色中藥材產業為核心,構建“種植+加工+融合”的全鏈條產業發展體系,讓“綠水青山”真正變成“金山銀山”,為鄉村振興注入“強筋骨”。
“今年我們推進5000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還配套建成5個加工廠房,就是為了滿足中藥材種植的規模化發展需求。”龍池鎮副鎮長池紅燕介紹。
為壯大產業規模,龍池鎮主動“筑巢引鳳”,通過招商引資引入5家投資超200萬元的農業主體,培育1家市級龍頭企業,推動2家強村公司規范運營。在經營主體的帶動下,全鎮中藥材種植面積突破5000畝,形成杉木村山銀花、帥家村佛手花、小壩村麥冬等連片種植基地。僅杉木村山銀花一項就帶動當地村民戶均年增收超7000元,讓村民在家門口實現穩定增收。
不僅如此,龍池鎮還積極探索農旅融合新路徑。依托轄區黑洞河漂流景區的旅游資源,將佛手花、金銀花等產業基地串聯成“賞花+漂流+采摘”的鄉村旅游路線,游客在體驗農耕樂趣、享受清涼漂流的同時,還能購買中藥材深加工產品,既提升了產業綜合效益,也讓龍池鎮的產業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從“管理”到“共治”文明鄉風涵養善治根基
“網格長幫我解決了宅基地糾紛,不用跑鎮里就能了事,太省心了!”白莊村村民廖漢維的點贊,道出了龍池鎮基層治理的“溫度”。鄉村振興,治理有效是基礎,龍池鎮通過“網格化管理+文明鄉風建設”的組合舉措,讓基層治理既有“力度”又有“柔性”。
在網格化管理方面,龍池鎮將14個村(社區)科學劃分為26個網格,優選配齊網格員。網格員不僅承擔著信息采集、矛盾調解、隱患排查等基礎工作,還化身政策宣傳員、民情聯絡員,實現“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
與此同時,龍池鎮大力以文明鄉風滋養鄉村善治土壤,通過修訂村規民約、開展“最美家庭”“星級文明戶”評選、打造“老田解交室”及“渝里鄉商”議事,積極引導村民摒棄陳規陋習、弘揚文明新風,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注入強大精神動力。
如今的龍池鎮,環境愈發優美,產業日益興旺,治理持續增效,這座武陵深山里的小鎮正以昂揚姿態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穩步前行,書寫著新時代鄉村發展的新篇章。
責任編輯:石月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