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理響重慶”微宣講決賽舉行 12位選手用“小故事”講透“大道理”
2025-09-05 20:29:07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陳紅莉)9月5日下午,渝中區政府三樓禮堂內掌聲陣陣、氣氛熱烈。渝中區“理響重慶”微宣講比賽決賽在這里火熱舉行。12位從六大領域脫穎而出的宣講者,用一個個鮮活的故事、一句句樸實的話語,把“理論語”講成“家常話”,讓“大道理”融入“小故事”,為現場觀眾帶來了一場有溫度、有深度、接地氣的“理論大餐”。

“您知道李子壩‘輕軌穿樓’到底是先有輕軌,還是先有樓嗎?”來自上清寺街道桂花園社區的選手王詩綺,一開口就吸引了全場注意。她笑著揭秘:“其實為了最大程度保留居民生活空間,輕軌和樓是同步設計、同步建設的!”她把社區治理比喻成“輕軌穿樓”的智慧——民生服務也要這樣“直達民心”。
作為渝中宣傳骨干的秦藝珈選手則帶大家回顧了重慶城市精神“堅韌、忠勇、開放、爭先”的提煉過程:“它不是一句口號,而是重慶人骨子里的血性。”秦藝珈從山城巷的修繕工人講到北碚山火的救火騎士,從西部陸海新通道講到智能網聯汽車,“這座城市的精神,就藏在每一個普通人的堅持與熱愛里。”
“大家覺得,如果有一座‘重慶精神博物館’,它的鎮館之寶會是什么?”青春領域推選的選手蔡卓霖在大屏上亮出了一根磨得發亮的扁擔、一頂被熏黑的頭盔、一把保租房鑰匙、一張城市更新圖紙,然后娓娓道來,講述它們背后的故事,“這些是重慶人堅韌、忠勇、開放、爭先的最真實寫照……”
而來自冬青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陳瑜,則用自己從迷茫到堅定的真實經歷,動情講述了“相信的力量”。“我曾經也常迷茫,像我這樣平凡的人,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么?”她分享了自己幫助困境少女英子的故事,“當我們為她送上人生中第一個生日蛋糕時,她終于笑了,也主動擁抱了家人。”陳瑜說,“作為社工,我們相信人是可以改變的,相信每個人都擁有無限可能。”
比賽現場,選手們或激情澎湃、或溫情敘述,從社區食堂的一餐飯,到半山崖線的一棵樹;從“背簍專線”的包容,到“銀齡金婚”的浪漫;從城市大腦的“數字賦能”,到民主議事的“壩壩茶會”……他們用身邊人、身邊事,生動詮釋了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在渝中的實踐成果。“選手們講的是真事、動的是真情、說的是真話,讓我們聽得進、記得住、有共鳴。”現場一位觀眾感慨道。

經過激烈角逐,最終來自渝中區委宣傳部的劉洪宇和青年領域選手蔡卓霖共同斬獲一等獎。秦藝珈、程紅舒、雷懿琪、陳瑜等選手獲二等獎,張歆馳、王詩綺、陳玉鈴、何倩、吳晗、蔡思達等6位選手獲三等獎。一位評委點評:“此次微宣講比賽‘用小切口講述大主題,用小視角展現大時代,用小故事揭示大道理’,真正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了尋常百姓家。”
據悉,此次微宣講比賽自今年4月啟動以來,覆蓋機關、國企、教育、社區、文藝、“兩企三新”、青年等六大領域,通過初賽、復賽層層選拔,最終12名選手站上決賽舞臺。
比賽落下帷幕,但那些充滿煙火氣的故事,依然在不少人心中回響。理論不再只是書本中的話語,它正化作重慶人腳下走過的步道、日常遇到的溫暖、心中升起的信念。
渝中半島秋風漸起,周五的晚高峰車水馬龍。這場微宣講比賽圓滿結束了,但“理響重慶”的聲音,正沿著山城的階梯向上生長,融入市井煙火,也吹進更多人的生活中。
責任編輯:徐力超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