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時隔80載的“時空對話”:史迪威公路上,友誼在山海間延續
2025-09-05 06:00:00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9月4日,重慶史迪威博物館門前,兩輛汽車的引擎聲響起,寧靜的午后變得熱鬧起來。這并非一場普通的發車儀式,而是一場跨越八十年的“時空對話”,更是一段跨國友誼的延續。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也是史迪威公路通車80周年。這天,一場紀念活動,在史迪威將軍后代與各界人士的見證下拉開帷幕。
人群中,史迪威將軍外曾孫女南希·米爾沃德、蘇珊·科爾,外曾孫丹尼斯·考克斯等家族成員格外引人注目。他們身旁跟著家族第五代的孩子們,稚嫩的臉龐上帶著對這場特殊行程的好奇與莊重。

“我們非常驕傲能持續參與史迪威家族與中國人民的友誼傳承。”南希望著即將啟程的車隊,感慨地說。接下來,他們將從重慶出發前往云南,重走史迪威公路云南段,追尋先輩的足跡。
史迪威公路,又稱中印公路,全長1079英里。80多年前,這條公路將中國與反法西斯陣營緊密相連,為戰火中的中國大地源源不斷地輸送著勝利的希望。
回溯歷史,珍珠港事件后,日軍加緊入侵東南亞,逐漸占領緬甸大部分地區和云南西部,切斷了中國當時最后一條國際運輸通道——滇緬公路。為突破封鎖,1942年初,史迪威在組織反攻緬甸作戰的同時,指出打通中印交通線是戰爭勝利的關鍵,并負責了中印公路的修建工作。
在史迪威的帶領下,公路于1942年11月設計完成,12月10日開始施工。最終,公路以印度利多為起點,向南穿越緬甸密支那后分南北兩線,北線經騰沖、保山,南線經八莫、畹町,兩條線連接滇緬公路后抵達中國昆明。

“史迪威公路不僅促進了盟軍在中緬印戰區對日作戰的勝利,更是保障中國持久抗戰的生命通道。”活動現場,重慶交通大學副教授張勃介紹,據統計,共有超過2.5萬輛卡車通過史迪威公路,運入了3.8萬噸武器、火炮以及駝峰航線上不便運輸的大型機械設備。史迪威公路、駝峰航線、中印輸油管道構成了中緬印戰區立體綜合交通系統的主框架,極大地提升了運輸效率,保障了中國對日持久作戰。
張勃進一步表示,這條公路不僅是一條連接中國、緬甸、印度的物理通道,更是一座象征中國、美國等盟國勇氣與智慧、團結與友誼的豐碑。而史迪威公路以史迪威將軍命名,不僅因為他親自指揮了中緬印戰區的戰斗,更因為他是中國人民的偉大朋友。
“史迪威將軍的領導風格贏得了中國士兵的尊敬,也讓美軍官兵對他充滿好感。”南希講述起這段光榮的歷史,難掩內心激動,“感謝你們為保護和弘揚史迪威將軍的精神遺產所做的努力。”
此次紀念活動中,史迪威將軍銅像揭幕儀式同步舉行。當紅色幕布緩緩落下,由四川美術學院教授曾岳設計的銅像映入眼簾。史迪威將軍肩上扛著槍,步伐穩健,目光堅定地望向遠方,充分展示當年浴血奮戰的英姿,讓在場眾人深切感受到跨越時空的精神共鳴。

南希輕輕走上前,指尖觸碰銅像衣角的瞬間,眼眶泛紅。“小時候聽祖母講曾祖父的故事,總覺得那段歷史很遙遠,可此刻看著這尊銅像,仿佛能感受到他當年的堅定與熱忱。”南希說。
不遠處,家族第五代的孩子們捧著花籃走到銅像前,小心翼翼地放下花,然后挺直身子鞠了一躬。恍惚間,像是兩個時空的人,在此刻共享了同一份肅穆。
“我們非常高興再次來到重慶,重慶人民的熱情與活力令人驚嘆,也讓我們備受鼓舞。”南希表示,史迪威家族將繼續傳承史迪威將軍與中國人民的深厚情誼,把他的精神薪火相傳,傳遞給下一代。
隨后,“重走史迪威公路”活動正式發車。接下來的幾天,史迪威后代一行將沿著公路北線騰沖段、南線畹町段前行,在騰沖國殤墓園獻花,在松山抗戰遺址緬懷先烈,用腳步丈量那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史迪威公路上的故事,并未因時光流逝而褪色。80年前,它是抗戰的“生命線”;80年后,它是友誼的“傳承線”,在山海之間,續寫著跨越國界的溫情篇章。
第1眼TV-華龍網記者 吳禮霜/文
責任編輯:常涵笑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