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 一線觀察看變化·群眾獲得感 · 以作風建設新成效激發干事創業新作為
2025-08-25 19:06:21 來源: 重慶廣電-第1眼TV
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以來,我市各地各部門堅持一體推進學查改,將學習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經常。廣大黨員干部通過學習教育,錘煉黨性、改進作風,不斷提升履職服務質效,讓群眾看到新氣象、新變化。今天(8月25日)起,《重慶新聞聯播》推出系列報道“一線觀察看變化·群眾獲得感”,全方位多角度展現各地各部門學習教育成效。首先來看,學習教育與民生服務的深度融合。

在重慶高新區走馬鎮關武廟社區,網格員張玲玲正前往高齡獨居老人黃永書家中。半個月前,老人清理自家花園時,手臂被雜草劃傷過敏,病情反反復復,張玲玲放心不下,時常上門探望,幫忙換藥。

重慶高新區走馬鎮關武廟社區居民黃永書說:“撓得白天黑夜睡不著,過兩天這里沒有好又復發了,復發好幾次,玲玲天天都來看望我,還給我買藥。”

張玲玲所在的關武廟社區位于走馬古鎮核心區,共有71個重點場所,管理服務“面廣量大”。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她主動增加了對重點人群和獨居老人的入戶走訪頻率,與此同時,充分發揮走馬鎮民間故事區級傳承人和高新區理論宣講員作用,以居民喜聞樂見的形式,宣講醫保政策等熱點。

重慶高新區走馬鎮關武廟社區網格員張玲玲說:“他們現在看到我,說的是玲玲快過來,玲玲這個事情你幫我看一下,這種親切,就是對我工作最大的肯定。我將持續把八項規定精神轉化為‘網格事、網格畢’的行動力,以實干擔當筑牢基層治理根基。”

作風建設,激活了黨員干部密切聯系群眾的主動性積極性,也讓履職服務更有針對性。聚焦社會救助辦理的堵點、痛點問題,我市民政部門強化數智賦能,依托“渝悅救助通”小程序,上新了殘疾人兩項補貼聯辦事項。家住墊江縣桂溪街道西街社區的胡定良就是受益者之一,前段時間,工作人員上門服務,通過小程序幫他完成了低保和殘疾人補貼申請。

墊江縣桂溪街道西街社區居民胡定良說:“以前我們這些殘疾人到各個部門去辦補貼,就需要坐三輪、坐公交,跑路跑幾個部門,現在只動動手指,在手機上就一鍵搞定。”

墊江縣桂溪街道民生服務辦公室工作人員李昆鵬說:“以前3天才能走完的流程,現在1天就能完成,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服務群眾上,我就覺得這才是學習教育的意義,就是讓黨的惠民政策,真真切切走進群眾心里。”

食品安全,同樣是群眾關心的大事。在南岸,檢察機關繼今年5月開展外賣食品安全領域公益訴訟專項行動后,又針對店鋪整改情況實施“回頭看”,并深入外賣餐飲集中區域進行“暗訪”。截至目前,已通過向行政部門制發檢察建議等方式,督促55家餐飲經營者嚴格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現場責令問題整改21處。

南岸區檢察院檢察五部干警余強說:“作為一名基層檢察官,繼續按照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要求,深入基層,了解群眾需要,收集損害人民群眾利益的線索,高質效辦好每一件公益訴訟案件。”

(重慶廣電-第1眼TV綜合報道)
責任編輯:李遠山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