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博會前瞻·解鎖新圖景③|“機器人+”驅動山城邁向“數智未來”
2025-09-02 06:00:00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物流分揀移動供電搬運機器人、空中移動供電倉儲機器人、新能源汽車輪轂軸承單元機器人智能裝配生產線……
2025年以來,重慶推出32個“機器人+”典型應用場景,覆蓋制造業、農業、智能建造、公共服務、特種應急等多個領域,勾勒出機器人技術融入實體經濟的生動圖景。
這些應用場景不僅是技術創新的結晶,更是重慶機器人產業蓬勃發展的生動注腳。
作為國家重要現代制造業基地,重慶近年來以“機器人+”應用為突破口,加速推進機器人產業發展,正全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智能裝備產業集群。

工業、醫療、城市治理……在重慶,機器人正以多樣化的應用形態,深度融入城市發展的脈絡。
迎峰度夏期間,重慶變電站內“機器人天團”各司其職:電力智能機器人化身“全能哨兵”晝夜值守,機器狗全方位監測設備運行狀態,智能巡檢機器人精準識別儀表讀數、設備異響等隱患,保障電網安全。
“目前,我們在260座變電站部署102套智能巡視系統,23臺巡檢機器人,攝像機近20000臺,以5G、物聯網、AI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及先進的智能裝備賦能,持續提升電網智能化、科技化水平。”國網重慶電力有關負責人介紹。

石化工廠內,站立、轉身、踱步、奔跑……七騰機器人自主研發的防爆四足機器人不僅可以靈活避障,還能隔空掃描罐體內部的液位、壓力等數據,自動分析排查安全隱患。
長安數智工廠內,近千臺機器人組成自動化生產線,焊點檢測、側圍涂膠、車身弧焊等工位實現國產機器人批量“上崗”,開創國產機器人在汽車主機廠規模化應用的先例。
隨著“制造基因”與“智能基因”深度融合,重慶這座國家重要現代制造業基地,正以機器人技術為紐帶,串聯起產業升級與未來生活的新圖景。
市經濟信息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如今的重慶,已形成涵蓋研發、整機制造、檢測、系統集成、零部件配套、人才培訓和應用服務的機器人全產業鏈生態。
中科云叢、馬上消費、滬渝人工智能研究院、嘉陵江實驗室等企業和科研機構不斷創新,為機器人產業發展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
華數、七騰等本土企業茁壯成長,思靈機器人來渝落戶,重慶大學來福研究院和重慶來福工廠,可生產面向具身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
另外,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的電子皮膚、魯班機器人研究院的空間力傳感器、中科搖櫓船的視覺傳感器等潛力產品不斷涌現;XbotPark科創生態體系在渝布局,以及國有資本投資平臺渝富控股集團、重慶高新技術產業研究院等提供資金及平臺支持,為機器人產業的創新創業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數據顯示,2024年,重慶市機器人產量突破6萬套,全產業鏈產值超370億元,產業發展勢頭強勁。
機器人產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全產業鏈生態的有力支撐和持續創新,更離不開政策體系的全面賦能。
依托齊全的工業門類與豐富的應用場景,重慶早在多年前便啟動機器人產業布局,通過一系列頂層設計,不斷完善產業生態,為產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2013年,重慶印發《關于推進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把機器人產業作為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培育發展,并將其列為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之一。
2021年,重慶再次“加注”機器人產業發展,印發《重慶市推動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吹響以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機器人檢測認證為重點的機器人產業發展“沖鋒號”。

近年來,《重慶市“機器人+”應用行動計劃(2024—2027年)》《重慶市支持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文件相繼出臺,從頂層制度上為機器人產業發展提供全方位支持,更以真金白銀的投入,如最高1000萬元的資金支持,推動關鍵技術攻關,激發企業創新活力。
在“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中,重慶更是將智能裝備及智能制造產業定位為五千億級支柱產業之一,AI及機器人產業被列為18個“新星”產業集群之一,凸顯了機器人產業在重慶現代制造業體系中的重要地位。
按照規劃,重慶將以培育壯大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集群為目標,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應用牽引、技術支撐,發揮部門、區縣、行業等多方作用,以產品創新和場景推廣為著力點,聚焦制造業、農業、智能建造、公共服務、特種應急五大應用重點領域,培育機器人產業發展和應用生態,增強機器人產品市場競爭力。

比如制造領域,重慶針對汽車、電子信息等領域需求,開發智能檢測、焊接等工業機器人,研制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等場景解決方案;
農業領域,面向農業機械智能化發展需求,打造投放、收獲等農業典型應用場景,推動機器人與農、林、牧、漁等生產深度融合;
公共服務領域,則面向學校、公共服務、數字醫院、健康社區等建設需求,打造服務應用場景,帶動教學、解說、手術、養老康復、殘障輔助等機器人創新研發和應用推廣等。
“今年,我們已經發布了首批具身智能機器人方向的‘揭榜掛帥’項目,涵蓋開源社區、開放場景、技術攻關等多個方面,給予資金支持。”市經濟信息委有關負責人說。
根據規劃,到2027年,重慶將聚焦機器人應用重點領域,突破一批機器人關鍵技術、開發一批機器人中高端產品、引育一批“機器人+”應用標桿企業等,機器人廣泛應用于經濟社會各領域,機器人典型示范應用成效顯著,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本屆智博會,多項機器人新技術、新產品將首次亮相,全方位展示重慶在機器人領域的創新實力和發展成就。
手眼腦合一,拿起瓶子,擰開瓶蓋,將水倒入瓶中,蓋上瓶蓋,再穩穩放入指定位置,一整套流暢的裝配動作,并非出自人工操作,而是由一個雙臂機器人默契配合完成。從感知到操作,從決策到執行,整個過程一氣呵成。
“這是我們在工業具身智能體領域的最新突破,將在智博會期間精彩呈現。屆時,我們還將展出二十余款型號多樣、功能先進的智能裝備。”中科搖櫓船有關負責人介紹。
其中,“水下之眼”——可深入水下50米工作,在任意水體中可視化成像距離為普通水下相機的5-6倍,成像精度5.86微米,大約為頭發絲直徑的十二分之一;“陸地之眼——可穿透濃煙、大霧、暴雨穩定清晰成像,相機可觀測距離1000米,定制款可滿足超遠觀測10千米以上。
七騰機器人也將攜多款明星產品亮相,包括第三代防爆四足機器人、第三代防爆輪式機器人、新品防爆掛軌機器人等。特別是掛軌機器人將在智博會全球首發,并同步開放實物參觀。

市經濟信息委有關負責人介紹,本屆智博會智能機器人板塊,預計參展企業30余家,展覽面積約1.2萬平方米,突出“智慧新應用”,重點展示智能機器人在實際生產生活場景中的創新應用,充分展示智能機器人從研發到應用的完整產業鏈,讓觀眾直觀了解機器人技術如何改變的生活。
期間,觀眾還可前往“智能科技體驗樂園”,觀看機器人舞蹈、與機器人對話互動,近距離感受科技魅力。
除此之外,本屆智博會還搭建了機器人應用推廣平臺,舉辦亞太機器人世界杯國際邀請賽、新技術新產品發布等活動,展示行業硬核成果,組織供需精準對接,推動技術轉化與商業合作,為機器人產業發展搭建起交流合作的橋梁。
政策持續加碼、技術不斷突破、應用場景加速拓展——重慶正立足制造業根基,在機器人領域構建新的增長極。
9月5日,智博會將再次吸引全球目光,這既是重慶機器人產業的“成果秀”,更是一封面向全球的“合作邀約”——在“機器人+”的新賽道上,重慶以開放姿態,邀請全球伙伴共繪產業創新的新圖景。
第1眼TV-華龍網記者 梁浩楠/文 首席記者 董進/審核
相關報道:
責任編輯:李茜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