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沃野譜新章 山鄉繪新卷
2025-08-27 06:30:45 來源: 萬州時報
時值初秋,在萬州的山鄉田野,高標準農田里稻浪翻滾,智慧大棚中果蔬飄香,生態養殖場內畜禽歡騰,農家小院里干凈整潔……處處奔涌著無限生機與活力,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一幅鄉村振興的新畫卷徐徐鋪展。
“十四五”時期,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五年過渡期。全區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守確保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統籌實施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大振興”,大力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推動農業基礎更加穩固、農村地區更加繁榮、農民生活更加紅火,鄉村美、產業興、農民富的美好愿景正在成為觸手可及的生活圖景。

守底線——
守牢糧食安全線 織密防貧保障網
“每畝產量達到406公斤!”今年6月,由萬州區多部門組成的專家組,對甘寧鎮稻麥輪作示范基地的小麥進行了產量評估和質量分析,經過現場實測,畝產得到大幅提升。而早在去年9月,來自市農委的水稻專家對萬州區走馬鎮杜家村試種的節水抗旱稻“旱優761”實地測產,數據顯示畝產達到629公斤,實現了節水又豐收。這是萬州區優化種植栽培,推動糧食穩產增收取得的成效,試種成功的品種正在進行逐步推廣。
糧食生產是“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萬州區堅決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通過穩定播種面積保證糧食產量、實施科技賦能提升效益、強化災害防治減少損失等舉措,不斷筑牢糧食安全根基。“十四五”以來新(改)建高標準農田27.2萬畝,糧食播種面積常年穩定在150萬畝以上,糧食年產量達50.3萬噸;2025年上半年完成糧食播種面積33.9萬畝,產量7.57萬噸,守牢守好了糧食安全底線。
而在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工作中,萬州區連續5年在市級考核評估中榮獲“兩好一A”,連續4年獲市政府督查激勵。
萬州區持續增強監測幫扶,織密四級監測網絡,精準識別監測對象,加強風險消除。龍駒鎮燈臺村監測戶張和數患有肝病,他的妻子已經去世,兩個孩子大女兒在讀大學,小兒子還在讀小學。
來自重慶大學附屬三峽醫院的駐村工作隊員和村干部對他很是關注,幫助他聯系了醫院肝病科主任為他治病。張和數住院期間,大家就將他的小兒子接到村委會,和他們同吃同住,輔導孩子做作業,目前張和數的病情已趨于穩定。
萬州區持續鞏固提升“三保障”及飲水安全水平,扎實開展農村義務教育控輟保學,推進基本醫保應保盡保,將監測對象納入低保兜底保障,落實農村危房改造1197戶,自來水普及率91.53%。
不斷深化協作幫扶,與山東濟寧市協同打造蘆花雞、生態漁、中藥材三條全產業鏈,在全市率先開通江河聯運和航班直飛航線,掛牌“山東醫院”“山東學校”,濟寧、萬州共同推薦的“機制共建型——東西部協作”入選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名單。爭取水利部定點幫扶資金實施“八大工程”項目28個。“萬企興萬村”組織民營企業開展結對幫扶,實施農業項目257個。上海、天津、寧波等七省市投入資金,對口支援萬州實施產業園建設、發展鄉村休閑旅游、完善基礎設施等項目,惠及脫貧人口近5萬人。
興產業——
延伸農業產業鏈 打好農業三峽牌
在重慶華橙興果汁有限公司柑橘深加工車間,一條條榨汁、濃縮、灌裝、精油提取等生產線有序排列,本地柑橘經過多道工序,加工成NFC果汁、濃縮汁等高附加值新產品,延伸了產業鏈條、提升了價值鏈。據介紹,這個柑橘深加工車間于今年2月正式投產,全年榨汁約1.6萬噸,產值約4000萬元。柑橘深加工產線二期建設完成后,工廠年加工鮮果能力將達6萬噸,直接和間接帶動300余戶農戶就業與增收。
重慶澳斯卡糧油有限公司以萬州及周邊地區的非轉基因菜籽為原材料,通過引進國際先進生產工藝及設備,建成全自動化生產線,自主創新濃香菜籽油關鍵核心技術,產能達到600噸/天。項目二期工程建成后,預計年產值達7億元,將帶動重慶萬州農業、物流、貿易等上下游產業鏈要素集聚發展。
萬州區深度融入全市“千億級優勢特色產業培育行動”,構建形成精品糧油、優質蔬菜、特色水果、高山茶葉、道地藥材、生態畜禽、珍優漁業等7個高效產業鏈,推進特色產業體系加快升級。
主導產業培育有力,大面積推廣柑橘提質改良、水肥一體化等增產技術,帶動水果年產量達69.1萬噸、全市第一。白羊鎮入選2025年國家農業產業強鎮。建成標準化生態養殖場68家,生豬年出欄量達110.2萬頭、全市第二。推廣集約化育苗、設施化栽培等方式,蔬菜年產量達141.5萬噸、全市第三。
加工鏈條提速發展,現有農產品產值超50萬元的加工企業154家,累計培育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34家,規上農產品加工業年產值達46.23億元,增速23.85%、全市第三。成功創建國家優勢特色產業集群3個。
品牌矩陣日益完善,培育市級農業品牌202個,有效期內綠色優質農產品137個,“萬縣紅桔”栽培系統獲批農業農村部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堅持打好“三峽牌”,連續七年牽頭聯動周邊區縣舉辦三峽柑橘產銷對接活動,暢通國內國外銷售渠道,到今年上半年,累計實現銷售量392萬噸、銷售額202億元。
富農民——
培育現代新農人 筑巢引鳳雁歸來
今年,高梁鎮桐槽村舉辦了一場分紅大會,村民實實在在地享受到了集體經濟發展帶來的紅利。近年來,桐槽村村支書牟方成帶領村民積極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盤活村里資源發展多種產業,利用互聯網創辦網上集市,打開農產品銷售新渠道,建起露營餐廳,興辦避暑山莊,一系列舉措讓桐槽村煥發出勃勃生機,不僅有力帶動了村民增收,集體經濟也從無到有、由弱變強,人才在鄉村振興大舞臺上綻放光彩。
萬州區持續優化鄉村人才隊伍,深化實施“四進三回”行動,推進規劃、科技、經營、資金進鄉村,引導能人、青年、務工人員回鄉村,完善鄉村人才培育和發展機制,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人才引進優化,到2025年上半年,公開招聘鄉鎮事業單位工作人員303人、“三支一扶”人員183人,引入國家“三區”科技人才90名、市級科技特派員274名,選派區級科技特派員820名。
人才培育優化,到2025年上半年,從優秀村社區干部中招聘事業單位工作人員25人,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4萬名、鄉村工程技術人才1450名、農業經營主體14436人。常年培訓高素質農民1000人以上,萬州“田間學校”迭代升級“田間學院”實踐案例入選第五屆全球減貧案例。
就業創業環境優化,開展“筑夢大三峽 就在渝東北”校園招聘會、返鄉農民工“春暖行動”等專項服務活動。實施新農創投項目,到2025年上半年,累計為54家農業企業放款1.36億元,激發創業活力,建成市區兩級農民工返鄉創業園5家,入駐企業446家,回引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2.3萬人。
美鄉村——
綠色發展優環境 和美鄉村展新顏
龍沙鎮牧邦生態豬養殖場通過全量化收集養殖糞污,再深度發酵成有機肥,實現了養殖污染的“零排放”,有效保護了生態環境。這些有機肥運用到玫瑰香橙等柑橘產業發展當中,使土壤有機質得到提升,果實大、著色好、果味濃,成為高品質綠色有機果品。
萬州區深入踐行“兩山”理念,大力改善鄉村生態環境,加快推動產業綠色轉型,為鄉村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的生態基礎。
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推進和美鄉村迭代升級。以濱江紅桔、城郊茶攤、農業科普、高山避暑4個片區為重點,跨鎮跨村連片推動和美鄉村建設。整合農業生態資源,打造形成小桔燈生態文化旅游區、三峽恒合旅游度假區、見山茶攤等一批鄉村旅游新業態。建成大周鎮等市級巴渝和美鄉村重點鎮、村14個,甘寧鎮楠橋村等中國美麗休閑鄉村5個,龍駒鎮梧桐村等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6個,巴渝和美鄉村建成率35%。
人居環境整治成效顯著,農村廁所、垃圾、污水“三個革命”扎實推進,新(改)建農村戶廁12151戶、鎮鄉污水管網428公里、污水處理廠22座,完成46條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建成投用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和餐廚垃圾處理場各1座,設置垃圾分類收集站(亭)5900余座,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村覆蓋率分別達88%、80%、85%。
農業綠色發展推進有力,在全市率先構建“生豬養殖—有機肥生產—柑橘種植”的種養循環大格局,獲批國家綠色種養循環試點,規模畜禽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實現全覆蓋,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93.5%。建成有機肥替代化肥示范區20萬畝、綠色防控示范基地30萬畝,化肥、農藥利用率分別為42.8%、42.2%。抓好秸稈綜合利用與禁燒管控,秸稈綜合利用率為94%。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山鄉的不斷嬗變正是萬州區推進鄉村振興的生動展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愿景,正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加速變成現實,鄉村振興的壯美樂章正在激情奏響。
記者 夏榮偉 文/圖
責任編輯:董霞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