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間里來了個特派員 “大腦外援”為重慶企業注入創新動能
2025-08-25 16:53:11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記者 王鈺)工廠車間里,不只有公司技工,還有大學教授。在重慶各地,一場破解技術瓶頸、點燃創新引擎的“特派行動”正在發揮作用。近三百支企業科技特派員團隊將論文寫在生產線上,把成果留在企業車間,成為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大腦外援”。
2024年,重慶市科技局、市教委聯合印發《關于開展2025年企業科技特派員團選派工作的通知》,聯動區縣科技主管部門開展企業科技特派員團服務行動,匯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才服務企業科技創新,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拓寬企業創新源頭供給,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引領企業創新發展,為高質量發展培育新動能。

把脈問診
為企業卸下“技術枷鎖”
從農產品加工到筆電質檢,科技特派員的“診脈”精準切中了不同企業的痛點。
在重慶市云陽縣葛根種植專業合作社生產車間內,來自西南大學的葉發銀教授與企業技術人員共同優化葛根粉加工工藝。通過操作自動化設備,對葛根粉加工中的篩選、清洗、粉碎、去渣、烘干等工序進行優化,既能大幅提高生產能力及加工效率,同時提高了葛根淀粉提取率。“終于降低了淀粉霉變和受污染的風險,這可比以前有效率多了。”企業技術人員不禁感慨。

這樣的“把脈問診”效果立竿見影。長江上游,銅梁區百鈺順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工廠內爆發出歡呼聲,產品外殼質量檢測難題終于得到了解決。
哈工大重慶研究院的企業科技特派員通過銅梁區“首席專家制度”與企業精準對接。通過多次開展現場討論,利用現有技術精準施策,成功解決了筆記本電腦外殼質量檢測難題,提高企業效率,年節約維護成本超百萬元。科技特派員團隊還與企業科技創新領域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預計將實現科技成果產業化收益1億元以上。
位于北碚區的神馳機電有限公司面臨著靜音變頻發電機重量與噪聲雙重技術瓶頸,企業發展進程受阻。2024年8月,在科技特派員團隊的帶動下,企業與吉林大學重慶研究院組建聯合攻關組。團隊聚焦結構優化與新材料應用,深入生產線厘清核心難點,通過仿真設計、材料迭代及樣機測試,于2025年6月實現首階段突破。
技術難題逐步攻克,產品質量與性能顯著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得到增強,為后續大規模生產與市場推廣鋪就道路。
長效合作
為產業擰緊“升級螺栓”
卸下機器的枷鎖,也擰緊了產業升級的螺栓。科技特派員的價值遠不止于解決單個問題,更在于構建長效合作機制,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

在銅梁,百鈺順公司與科技特派員團隊不僅在智能化建設、科研平臺建設等科技創新領域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預計將實現科技成果產業化收益1億元以上。
在巫山縣,科技特派員范彥團隊進駐鴻億飼料公司后,創新提出以廢棄馬棘秸稈及豆莢為核心原料,系統性開展飼用性能評價與草粉加工技術攻關。企業同步投入30萬元研發資金,推動技術落地。項目成功開拓丘陵山區蛋白飼料本地化路徑,為降低養殖成本、保障草食畜牧業健康發展提供關鍵技術支撐。
而百公里外的武陵山下,酉陽首創農業的辣椒烘干房飄出椒香,困擾企業多年的品種老化、脹袋率高、加工效率低等瓶頸已經被來自重慶市農業科學院的科技特派員團隊逐一破解。通過精準引進高辣型“艷椒485”與高產型“黔辣10號”新品種,標準化示范基地的辣椒畝產躍升15%以上。車間內新實施的《標準化辣椒空氣烘干技術規程》讓溫濕度控制更精準,烘干效率提升30%。更關鍵的是,團隊創新研發的天然植物防腐配方將不合格率壓縮至1%以下。這場貫穿種植、加工、儲運全環節的科技賦能,讓企業年增收數百萬元。
這樣的科技賦能場景正在重慶多地上演。“企業科技特派員團是夯實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力量。”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2025年8月,重慶市科技局已累計選派293個企業科技特派員團深入企業“把脈問診”,覆蓋38個區縣的特色產業,精準破解技術難題、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激發中小微企業創新活力。特派員團如同連接知識與實踐的橋梁,將前沿技術和科研成果直接輸送到生產一線。
責任編輯:李茜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