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攻堅 不斷提升內陸開放綜合樞紐服務能級
2025-08-24 14:14:40 來源: 新重慶-重慶日報
嘉賓:
市政府口岸物流辦黨組書記、主任 楊琳
重慶海關黨委書記、關長 謝斌
江津區委書記 唐大軍
兩江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 鄭航
主持人:
新重慶-重慶日報首席記者 楊駿
市委六屆七次全會提出,要深化改革攻堅不斷提升內陸開放綜合樞紐服務能級,以內陸制度型開放為著力點加快建設改革開放新高地,提高重慶以一域服務融入新發展格局、增強全球高端要素資源集聚配置能力的顯示度。

近年來,重慶一直在西部地區帶頭開放、帶動開放,目前已具有承啟東西、牽引南北、通江達海獨特優勢。后續,重慶該如何持續放大這些優勢,加速內陸開放步伐?8月23日,重慶日報記者對嘉賓進行了采訪。
強化現代化集疏運體系基礎設施“硬”支撐
物流是對外開放的“硬”支撐,只有不斷強化重慶現代化集疏運體系,才能加速我市對外開放的步伐。
楊琳表示,全市將堅持一體化統合協同,謀劃實施港口與公路、鐵路、水路、產業園區的連接項目,著力打通多式聯運“最后一公里”,加快形成現代化多式聯運體系。具體而言,重慶要在完善“五型”國家樞紐功能、推動多式聯運高效銜接、降低物流成本等方面集中發力,并持續拓展中新、中緬、中老通道,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與長江航運、中歐班列等高效聯動,提升鐵公水空多式聯運“一體化”組織質效,加快形成“通道+樞紐+網絡”的高效便捷物流體系。
在物流通道建設方面,江津區走在全市前列。唐大軍介紹,江津始終將建強西部陸海新通道重慶主樞紐作為核心抓手,推動樞紐能級整體躍升。目前,江津正集中力量建設小南埡鐵路物流中心、珞璜港等關鍵樞紐,并借助重慶港水運口岸擴大開放江津珞璜港獲批、小南埡站成功納入陸路啟運港退稅試點等政策,形成10余條國際國內通道路線。今年上半年,西部陸海新通道江津班列累計開行1031列,總貨值超57億元,同比增長22%,占全市41%。
兩江新區是全市開放平臺、開放通道、開放政策最密集的區域,目前正持續推進高水平開放,助力重慶打造內陸開放綜合樞紐。鄭航表示,兩江新區會在開放通道建設方面不斷努力取得新成效。比如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為牽引,持續推進果園港國家物流樞紐口岸功能優化和國際通道集聚上量。同時,進一步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長江黃金水道等大通道在兩江新區實現無縫銜接,全面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
“重慶海關會以更大力度助推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增強城市輻射帶動能力。”謝斌則表示,重慶海關會充分發揮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直屬海關協作機制牽頭作用,持續深化物流通關改革試點和“陸海通”監管模式創新,加速打造現代化集疏運體系和外貿綜合服務體系,支持重慶放大承啟東西、牽引南北、通達江海的獨特優勢,全力助推“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西部陸海新通道在重慶高效聯動發展。
以重慶樞紐港產業園為牽引發展樞紐經濟
提升內陸開放綜合樞紐賦能能級,應該圍繞構建“通道帶物流、物流帶經貿、經貿帶產業、產業聚要素”的高水平循環。重慶樞紐港產業園則是構建這一循環的重要載體。
楊琳認為,產業園在整體發展上要堅持“大項目牽引、小項目聯動”,聚焦主導產業謀劃招引標志性項目落地,并圍繞樞紐港產業園重要港口、鐵路場站完善基礎設施,打通產業園與大通道之間堵點,全面提升樞紐港產業園顯示度。推動物流通道、產業集群與國家物流樞紐聯動融合發展,加快培育樞紐經濟發展新動能。依托口岸、綜保區大力發展保稅物流、加工貿易、跨境電商等業態,推動樞紐經濟做大做強。
“我們堅持‘筑通道’與‘興產業’并舉,以樞紐港產業園為核心載體,構建‘通道+物流+產業’融合發展新生態。”唐大軍介紹,江津圍繞先進裝備、先進材料、現代物流和供應鏈服務,推動央企、行業龍頭企業落戶樞紐港產業園。今年上半年,重慶樞紐港產業園簽約項目33個,協議引資近170億元。全區有外貿進出口實績企業突破150家,上半年,外貿進出口額達55.8億元,保稅維修、跨境電商等新業態蓬勃發展。后續,江津將全力以赴發展重大產業、提升樞紐能級、擴大國際合作,比如依托中老泰“三國三園”合作機制,推進與東盟等通道沿線國家通道互聯、商貿互促、產業互動、文化互鑒。
除了重慶樞紐港產業園外,我市還有中新互聯互通項目、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等開放平臺,它們也是我市發展開放型經濟的“主力軍”。為此謝斌表示,重慶海關將依托重慶綜保區數量居中西部首位的獨有優勢,深入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全力支持7大綜保區協同創新、差異發展,推動綜保區從以筆電裝配加工為主,向筆電中間品分撥、精密機床制造、航空發動機維修等多領域拓展升級,打造“生物制造+物流分撥+貿易流通+維修再制造”的高質量發展模式,持續培育涵養外貿發展新業態新動能,進一步筑牢外向型經濟發展“壓艙石”,鞏固外貿整體好轉勢頭。
鄭航則表示,兩江新區將在開放平臺建設和開放型經濟發展上持續發力。比如,深入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兩江片區提升等行動,提升中新互聯互通示范項目、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等開放平臺能級,增強兩江新區全球高端要素資源集聚配置能力。再如,兩江新區將搶抓共建“一帶一路”、RCEP等機遇,持續推進現代制造業和服務業高質量發展,不斷穩外資穩外貿,同時加大力度培育“保稅+總部貿易”、保稅+跨境電商”、進口水果分撥業務等新興業態。
持續優化對外開放營商環境
打造內陸開放綜合樞紐,要有“硬”支撐,也要有“軟”實力,其中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便是重要環節。
鄭航談到,兩江新區將發力制度型開放,加快完善陸上國際貿易規則,積極構建國際多式聯運體系,創新多式聯運服務規則,深化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穩步推動電信、文旅等重點行業領域開放,發展數字貿易,深化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同時,兩江新區還會深化中新、渝港合作,加快招引一批國際貿易、總部經濟、現代服務業和數字經濟等項目,積極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國際消費中心、國際商務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建設,并依托兩江新區(自貿區)法院等平臺,加快打造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謝斌表示,重慶海關會以更高標準助推提升內陸制度型開放水平,比如充分發揮全球“智慧海關”在線合作平臺中方秘書處的特殊優勢,用好海關外事資源,全力推動在渝簽署新一輪中新關際合作備忘錄,全力辦好中國—東盟海關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互聯互通第二次會議暨促進中國(重慶)—東盟通關便利化圓桌會議、第九屆中國—東盟動植物檢疫和食品安全合作部長級會議等重要外事工作,持續提升內陸制度型開放水平,擴大重慶城市影響力,助推建設中西部國際交往中心。
楊琳談到,目前我市在加快提升國際物流全鏈條服務體系“軟”能力,比如研究形成從訂購到交貨的國際物流全鏈條服務體系架構和實踐路徑,以融合區塊鏈和AI人工智能技術的數字陸海新通道為底座,做優做強貿易、物流、金融“三合一”綜合服務平臺。同時,重慶將更好發揮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作用,做實“13+2”省際協商合作機制,強力推動跨區域綜合運營平臺“統一規則、統一品牌、統一運作”,不斷完善物流、貿易、商事、法律等“一攬子、一站式”服務功能,力爭到2029年全面建成立足西部、服務全國、鏈接全球的服務體系。
“我們正不斷深化‘制度+服務’改革創新,持續塑造開放新優勢。”唐大軍表示,目前江津正積極探索“三國三園”合作新路徑,東盟貨運代理聯合會中方辦事處落戶江津。打造樞紐港產業園“產業大腦”,上線產業鏈圖譜,創新“企業吹哨、部門報到”服務機制,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保障。定制專項金融產品,提高融資便利化水平。設立西部陸海新通道司法服務驛站,全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首席記者 楊駿
責任編輯:李遠山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