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圣泉街道:“黨建紅”鋪就“金色路” 陡石村“向日葵經濟”綻放振興之花
2025-08-21 16:39:31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通訊員 萬文敘 李琬琰)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是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江津區圣泉街道陡石村黨委深學篤行,錨定“村民更富、鄉村更美”目標,創新探索“村黨委+合作社+村民”模式,因地制宜發展油料向日葵產業。
目前,種植油葵40余畝,產出葵花籽8000余斤,依托花田舉辦“金色太陽花文化旅游節”,吸引游客6000人次。金色花海既扮靚鄉村容顏,更鋪就村民共富之路,成為增收致富的“金色引擎”。

黨建執筆繪藍圖,筑牢產業“主心骨”
面對村民增收渠道單一、村集體經濟薄弱的現狀,陡石村黨委充分發揮黨建“引領力”,立足本地富硒土壤優勢,精準捕捉特色種植機遇。黨委會多次專題研究,深入田間地頭、院壩開展調研,集思廣益、群策群力,最終明確了“黨建引領、訂單種植、文旅融合、誠信共贏”的發展思路,將油料向日葵產業確定為富民強村的新路徑。
為了給村民吃下“定心丸”,村黨委堅持示范先行,組織黨員骨干率先試種,并邀請農技專家開展專題培訓。黨員們積極投身田間學習種植技術、積累實踐經驗,成為產業發展的“示范榜樣”,有效消除村民的疑慮,增強了大家發展產業的信心。
針對村民“種得出、賣不掉”的后顧之憂,村黨委牽頭成立合作社,向村民承諾對向日葵種植保底回收,約定合作社統一提供優質種子和技術指導,村民負責種植管理,葵花籽成熟后,合作社將按約定質量標準及保底價格敞開收購。這份“保底回收”的承諾,成為村黨委帶領村民增收致富的“軍令狀”。

融合聯動聚合力,打造發展“共同體”
陡石村黨委主動拓寬共建渠道,統籌整合圣泉街道產業發展服務中心、合作社、農戶等各方力量,建立“黨委+合作社+農戶”利益聯結機制,凝聚起協同發展的強大合力。在村黨委的全程引領與監督下,合作社高效運轉,統一采購兼具觀賞與經濟價值的優質油葵種源,降低成本;邀請農技專家召開技術指導院壩會,技術員全程跟蹤指導,提供科學種植、病蟲害防治服務;建立精細化種植檔案,實現從播種到收獲的全鏈條品質追溯。
依托本地馬鞍石戰斗遺址紅色文旅資源,村黨委深挖向日葵花海的景觀價值,巧妙將“金色葵園”融入紅色旅游線路。在圣泉街道的支持下,成功策劃舉辦首屆“金色太陽花文化旅游節”,吸引游客6000余人次。村黨委同步組建黨員志愿服務隊,發動村民積極創建“五星農家”、種植富硒農產品,為活動奠定堅實服務基礎。活動期間,黨員志愿者化身講解員、服務員,精心組織葵花攝影大賽、紅色研學體驗、特色農產品展銷等多項特色活動。游客如織帶動農家樂爆滿、土特產暢銷,村民在家門口也能吃上“旅游飯”,真正實現“一朵金花激活多元產業”的融合發展效應。

誠信共富增動能,激發振興“內驅力”
通過“先鋒帶頭、產業賦能、承諾兜底”的實踐,陡石村黨委充分調動了村民干事創業的熱情。在村黨委的廣泛動員和黨員示范帶動下,百余戶村民積極加入種植行列。金色的葵盤承載著豐收期盼,更寄托著對黨委承諾的深切信任。金秋豐收,黨委和合作社以實際行動踐行莊嚴承諾。在集中收購點,黨員帶頭維持秩序,合作社工作人員嚴格遵循協議標準,公開、公平、公正地進行葵花籽的驗質、過磅、定價與現金結算。對符合質量標準的葵花籽,堅決執行保底價收購,現金當場兌付,確保村民“一手交籽,一手拿錢”的場景暖意融融。
“黨委說話算數,真把我們的葵花籽都收購了!”村民陳大爺數著嶄新鈔票,眼角的皺紋里都漾著笑意,“明年我要把種植面積再擴大一倍!”除了葵花籽銷售的穩定收入,不少村民借著村里文化旅游節的東風,開農家樂、賣特色小吃與手工藝品,收獲了實打實的“雙份收益”。如今,葵花產業已成為驅動村民增收的 “金色引擎”,讓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愈發強勁。
葵花向陽映初心,黨群同心感黨恩。陡石村黨委以“黨建紅”引領“產業金”,用“契約誠”換來“百姓富”,構建起“強堡壘、興產業、富百姓、樹誠信” 發展新圖景。
未來,圣泉街道將持續擦亮“金色太陽花”品牌,以“黨建鏈”串聯“產業鏈”、激活“致富鏈”,推進葵花籽擴大種植規模、深加工提升附加值,升級文旅節并注入紅色文化新內涵,發展多元特色農業,讓村集體經濟更強、村民腰包更鼓,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穩步前行。
責任編輯:董霞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