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景區變“非遺博物館”
2025-08-20 06:00:00 來源: 彭水日報
“山歌不唱呃,就不開懷喲……”近日,在蚩尤九黎城廣場中央,身著苗服、佩戴銀飾的苗家阿妹,用清脆嘹亮的聲音唱著苗族民歌。游客們圍著舞臺,拍照錄像,不時跟著哼唱起來,沉浸在苗鄉的視聽盛宴中。

彭水苗族民歌,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被譽為“苗族歷史活化石”。在蚩尤九黎城,這一古老的歌謠不再是博物館里的錄音,而是通過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之口,現場活態展示在大家面前。
“除了平時演唱,蚩尤九黎城每年還舉行‘萬人同唱嬌阿依、萬人共舞踩花山’活動,讓更多人參與進來,提高苗族民歌的普及率和知名度。”彭水苗族民歌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任茂淑說,彭水苗歌由鞍子民歌、諸佛盤歌、梅子山歌等彭水各地的民間歌謠組成,有各自的特點和風格。諸佛盤歌以其機智幽默的即興問答,展示著歌者的智慧與才情。梅子山歌以清亮高亢悠揚的曲調,訴說著勞動的歡愉與生活的美好。一首首風格迥異的民歌,或悠揚、或婉轉、或激昂,打開了一扇通往苗族原始精神世界的大門……
除了苗族民歌,另一項國家級非遺彭水高臺獅舞,也深受大家歡迎。舞獅者們身著鮮艷的服裝,精神抖擻,威風凜凜。表演時,伴隨著激昂的鑼鼓聲,獅子時而跳躍,時而翻滾,動作矯健敏捷,是力與美結合的非遺展演。“每一次演出,都會吸引很多游客前來欣賞。”彭水高臺獅舞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毛云鋒說,通過蚩尤九黎城這樣的展示平臺,在為大家帶來精彩視覺盛宴的同時,也讓這項有著數百年歷史的非遺技藝有了更好的“用武之地”,能夠更好地傳承下去。
“游覽蚩尤九黎城,除了觀賞恢弘的建筑,各種各樣的非遺展演也讓人記憶猶新。”游客趙長懷說,他多次到蚩尤九黎城游覽,每次都要去景區的非遺工坊區看看。竹板橋土法造紙技藝,七十二道造紙古法在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指尖演繹,游客還可以親手體驗舀紙過程,感受紙張在指尖誕生的神奇。苗族銀飾鍛造技藝現場,銀匠師傅手中的小錘精準落下,在陣陣叮當聲中,銀片變成一件件精美的銀飾。苗繡工坊里,繡娘們指尖翻飛,一針一線描繪著各種經典紋樣。
“集中設置的上百個非遺工坊,不僅是展示的窗口,更是互動體驗的課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文化館副館長劉淇境說,彭水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2項,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35項,縣級非遺代表性項目270項。蚩尤九黎城把非遺融入景區,為各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提供了穩定的展示平臺、體面的收入保障和廣闊的授徒空間。走進蚩尤九黎城,這里的非遺不再是冰冷的符號,而是可感知、可帶走的文化記憶。
“非遺融入景區,讓景區變成‘非遺博物館’,不僅非遺得到傳承,而且有力促進文旅融合發展。”重慶九黎旅游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廖昌鴻表示,通過沉浸式體驗,游客深度參與,各非遺代表性項目從靜態展示到活態展演,從遠觀到近觸,從耳聞到親嘗,極大提升了游客滿意度和重游率。景區去年接待游客量達180萬人次,非遺體驗項目參與度超40%。“下一步,我們還將開發系列主題鮮明的非遺研學課程,做好非遺進景區的品牌,真正把蚩尤九黎城打造成為苗鄉的‘非遺博物館’。”廖昌鴻說。
責任編輯:石月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