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國·低碳重慶丨鋼花謝幕智造登場 鋼火淬煉下的大渡口工業“新生代”
2025-08-19 15:52:15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有些火種,從未熄滅。
蒸汽機的轟鳴漸遠,車床的齒輪停轉,老機車的鋼軌覆上青苔,在重慶工業博物館,這些靜默的工業遺存,講述著一段關于蛻變的故事。日前,2025“活力中國調研行”重慶主題采訪活動走進大渡口,探尋大渡口“新”質生產力。
大渡口,因重鋼而興,“工業制造”是其與生俱來的基因,重鋼遠去后,大渡口新工業版圖在重鋼的土壤里不斷“進化”生長。14年過去,當我們再次走進這片土地,看到的是一幅全新圖景:重慶工業博物館的游客在百年蒸汽機前打卡拍照,中元匯吉生物科技的實驗室里精密儀器高速運轉,三峰環境的垃圾發電廠正將廢棄物轉化為清潔能源……從“鋼鐵之城”到“智造高地”,大渡口完成了一場漂亮的工業經濟轉型突圍。
破局
實現“再造一個重鋼”
煉鋼的火種熄滅了,但創新的火種正在燎原。
2011年的秋天,重慶鋼鐵集團大渡口廠區最后一爐鋼水緩緩冷卻,標志著這個百年工業巨頭的主城時代正式落幕。重鋼搬遷留下的不僅是3500畝工業用地,更是一個迫在眉睫發展命題:是推倒重來,還是保留工業基因尋找新動能?大渡口選擇了后者。
走進大渡口海康威視重慶科技園,現代化的氣息撲面而來,整潔有序的廠房、先進智能的設備,還有專注投入的工人。聚焦“單位產值論英雄”,大渡口轉而培育起大數據智能化、大健康生物醫藥、生態環保等“輕資產、高附加值”產業,海康威視正是大數據智能化方面的佼佼者。
“彼時,正在西南尋找機會的海康威視碰上急切尋找新經濟增長點大渡口,兩者相遇,心心相惜,成就一個好的開始。”說起產業轉型,大渡口區有關負責人介紹。海康威視的到來,為大渡口產業轉型打開了新局面。

引“鳳”還得先筑巢,大渡口拿出滿滿誠意,在建橋工業園C區海康路118號,一棟為海康威視量身定制的智能安防產業園拔地而起。
從2016年一期建成投用,到二期項目穩步推進,海康威視重慶科技園不僅自身發展蒸蒸日上,還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磁吸效應,吸引了十余家上下游配套項目落戶大渡口。這些項目如同一顆顆充滿活力的種子,在大渡口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2022年,大渡口區工業經濟規模自重鋼搬遷后首次超越歷史峰值,真正實現“再造一個重鋼”的目標。目前,大數據智能化產業成為首個百億級產業,持續保持主導地位;大健康生物醫藥產業中,體外診斷聚集起包括中元匯吉在內的155家企業;生態環保產業以三峰環境為龍頭,產業集群規模初顯;新材料產業以國際復材為鏈主,推動上下游企業集聚;生物醫藥產業,創新設立醫療器械放管服服務中心,醫療器械產值占全市產值比重約35%、全市第一。
蛻變
制造基因進化工業“新生代”
創新的火種點燃高附加值的產業,老牌加工制造也不能落下。靠著兩臺機床起步的本土企業,重慶秋田齒輪有限責任公司就搭上了大渡口的智改“順風車”。
車間的燈光下,機械臂劃出優雅的弧線,精準抓取新能源汽車齒輪毛坯送入磨床。習慣了傳統機床咬合齒輪的老康,如今看著這條智能生產線很是感慨:“以前1人僅可操作1—2臺機床。實施智能化改造后,通過智能機械手下料打磨,實現了多序連線,一人可同時操作6—8臺,效率成倍提高。”
得益于大渡口大力推進的數智改造和產能提升項目,經過30多年的發展,其與本田、寶馬等世界500強企業及比亞迪、長安等國內數十家知名企業建立了深度合作關系。
如今,秋田此輪從創業初期的生產加工低端、低價、低質量的摩托車齒輪產品,逐步發展成全國最大的高端摩托車齒輪生產研發基地和重慶最大的新能源汽車齒輪生產研發基地之一,全球每5輛摩托車就有一輛齒輪秋田造。
事實證明,大渡口能長出比鋼鐵更“硬核”的產業。

在大渡口,像這樣的規上汽車摩托車配套制造企業大渡口有21家。除此以外,圍繞全市產業上下游,汽車銷售、維修保養、改裝升級、金融租賃等全方位后市場服務業態全覆蓋,大渡口規上商貿業年均營收近20億元。
好消息接連不斷,今年,虬龍科技研發總部啟動建設,總建筑面積2.8萬平方米,建成后預計實現產能6萬臺、產值10億元;春風動力重慶智造基地2025年計劃產量17.5萬臺,工業產值約20億元。根據公司三年發展規劃,2027年產量將達到44萬臺,工業產值約48億元。
得益于與生俱來“工業制造”基因,鋼火淬煉下,大渡口誕生了一個又一個工業“新生代”。
新生
營商沃土催生“融合經濟”
這些工業“新生代”們強勁驅動大渡口產業升級,筑牢了經濟增長根基,也激活可持續發展新引擎。
當重新踏入重鋼舊址,銹紅色的八連跨廠房依然巍然矗立,只是曾經震耳欲聾的軋機聲,已被重慶工業博物館里游客們的歡笑聲取代。
從這里遠眺,幾公里開外的建橋工業園,正是大渡口工業主陣地。在今年二季度招商會議中,大渡口一紙簽約全新引入63個項目,為這片土壤帶來機遇。當廣東天農集團與浙江豬豬樂園負責人簽下50億元投資協議時,眼前已經浮現出數字化車間與農文旅體驗區交織的新場景。
“兩大企業強強聯合,發揮他們的優勢,將打造全市最大且重慶首家超百億的數字化農產品和生豬精深加工及農文旅融合項目。”大渡口有關負責人介紹。
這個看似與傳統工業區不搭界的項目,恰恰印證了大渡口工業的包容性。在鋼軌旁生長出的,不僅有齒輪與試劑盒,還有“接二連三”的融合經濟。
當293億元投資化作轟鳴的產線,行業巨頭紛至沓來的選擇背后,正是大渡口以營商沃土作答的堅定姿態。

以跳磴鎮為例,在大渡口區委、區政府指導下,當地持續打造企業成長“生態圈”。先后協調解決了安標檢測、中能能源、遼宇食品、凱爾夫等重點制造業企業在廠區拓展、信用維護、工商注冊等方面的難點、堵點問題,正是這些多元的產業要素、精準的政策供給、開放的協同網絡,構筑起企業成長的理想棲息地。
緊跟全市“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建設,下一步,大渡口將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三大方向,圍繞“尚義大渡口、宜興宜業城”建設,全力推進產業升級、項目攻堅、企業服務、創新驅動,在工業經濟提質增效上步步登高。
記者手記:
曾擔憂“鋼花散去便是寂寥”,如今卻被這片土地的韌性震撼。
把當年煉鋼的專注,全部傾注于“新質牽引、實體支撐”鑄造。目前,大渡口正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突出“四鏈”融合“四側”協同,著力培育大數據智能化、大健康生物醫藥、新材料、生態環保、汽摩配套、重慶小面六大百億級產業集群,打造千億產業園區。
六大百億集群破土,千億園區拔節,一幅以先進制造為脊梁的現代產業圖景,已然在鋼火涅槃之地展開。
第1眼TV-華龍網記者 陳攀
責任編輯:王婷婷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