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陽“丁市大嫂”龔亞玲:用“三把火”照亮131座精神孤島
2025-08-14 09:40:32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孤島無燈,夜色鎖門。
在酉陽縣丁市鎮,46個留守兒童、85位孤寡老人像是一座座被沉默海水環抱的精神孤島,他們守著空屋與回聲,希望微弱如隔海燈火。
丁市鎮中壩村留守兒童毛永吉便是其中之一。
近日,龔亞玲來到毛永吉家里,查看他右腳燙傷恢復情況。
龔亞玲與毛永吉非親非故,但因“丁市大嫂”志愿服務結對幫扶,兩人牢牢綁定在一起。
作為“丁市大嫂”負責人,龔亞玲用愛心“火種”、熊熊“火炬”、不滅“燈芯”三把火,帶領志愿服務隊幫扶困難群眾3000余人次,調處各類糾紛300余起,讓131座精神孤島重燃希望。
一粒愛心“火種”
龔亞玲的志愿服務工作,還要從2022年8月“丁市大嫂”志愿服務隊成立之初說起。
彼時,在丁市鎮黨委書記舒桂江支持下,“丁市大嫂”志愿服務隊成立,開始對留守兒童、留守婦女、孤寡老人和殘疾人進行重點幫扶。作為中壩村綜合專干,龔亞玲主動加入隊伍,直言要把愛心“火種”照進群眾心窩。
原來,參加工作以來,龔亞玲逐漸發現了一大難題——救助對象發現難。
丁市鎮有常住人口3.5萬人,干部對群眾的服務比例約為1:278,群眾的服務需求難以得到及時滿足。
對毛永吉的狀況,龔亞玲至今記憶猶新:由于母親去世,身患癲癇的毛永吉無人照料,生活一團糟。
對此,龔亞玲希望利用微信等社交平臺,建一張及時響應群眾需求的幫扶網——群眾線上“一鍵點單”,志愿者上門服務。
很快,龔亞玲的想法得到了舒桂江的支持,“丁市大嫂”志愿服務隊開始“觸網”,建立“雙網格”基層自治體系——68名網格員進入“丁市大嫂”志愿服務隊,并依托這些網格員,建立68個線上網格群、11個愛心便民服務群,確保家家戶戶都有人進群,實現志愿服務需求一鍵響應。
龔亞玲就此也和毛永吉結成幫扶對子,對他進行定期照料。

有人說龔亞玲傻,這么一搞,工資補助非但不多一分錢,手機還要24小時在線,志愿服務的工作量也翻倍了。
如今,擔任“丁市大嫂”志愿服務隊負責人的龔亞玲,更是“傻”出了名。她每天都要投入大量精力到志愿服務隊的工作中,導致自家產業照顧不周,一年少掙幾萬元;幫村民墊個水電費、醫保費更是“傻”到不記賬。
面對質疑聲,龔亞玲回應得很直接。她掏出手機,指著微信通訊錄里3719個備注了重點幫扶項目的聯系人說:“你看,她是孤寡老人,她需要我們上門照料;他因病致殘,我們正給他申請救助金;他,她,還有他們都需要我們的愛心‘火種’……”
一把熊熊“火炬”
7月29日,鄭發家里來了幾名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
這是龔亞玲等“丁市大嫂”對重點關注對象進行定期家訪活動。大家你一言我一語,鼓勵鄭發努力學習,不要有后顧之憂。
而就在一年前,初三畢業的鄭發一度產生了輟學的念頭。

那時,鄭發的父親在外打工,母親改嫁,他只能與爺爺相依為命。由于生活條件艱苦,鄭發盤算著放棄高中學業,外出打工為家里分擔經濟壓力。
學校老師得知后,與本地村干部共同組成“丁市大嫂”志愿服務隊,多次上門勸導。
原來,在丁市鎮黨委、政府支持下,“丁市大嫂”的“雙網格”治理已融入“141”基層智治體系,打造出“丁市大嫂+多元力量”的治理模式——教師、醫生、司法人員等幫扶力量開始匯成火炬,照亮困難群眾的希望之路。
“鄭發同學就是在‘丁市大嫂+學?!穆摵蠋头瞿J较拢玫搅速Y助,樹立了繼續完成學業的信心。”龔亞玲說,隨著幫扶力量越來越專業化,他們的服務效果也越來越好。
以丁市鎮的丁后路至周家寨公路拓寬項目為例,如果放在過去,一旦遇到不支持的村民,村干部只能干著急。在力量匯聚后,由龔亞玲、村干部與鎮司法所三方組成的“丁市大嫂”志愿服務隊,實現了情、理、法的有機融合,勸導調解效率大增。
如今,在專業力量的協助下,“丁市大嫂”志愿服務隊線上線下共開展心理疏導630余人次、化解婚戀糾紛360余次,從源頭上筑牢了社會和諧穩定根基。
一顆不滅“燈芯”
8月3日上午,龔亞玲走進了位于丁市鎮千氹田的鄉村CEO陳俊林的網絡直播間。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拿著農產品熱情向網友介紹起來,開始了一場義務直播帶貨。
作為返鄉人才,陳俊林不僅是這里的職業經理人,還在龔亞玲的帶動下加入了“丁市大嫂”志愿服務隊,將村民的李子、大米、土雞蛋等農產品搬上了網,分文不取。
“我家的三畝土豆,就是陳俊林幫我賣出去的?!贝迕穸氏颊f,經過陳俊林的包裝推介,她家的農產品瞬間“高大上”起來,端上了酉陽縣城居民的餐桌。而另一名“丁市大嫂”陳雪玲,則在龔亞玲的帶動下,承擔起義務代購工作。
由于山高路遠,當地一些村民采購不便,甚至出現所購物品價值抵不上路費的情況。經常在縣城與村鎮兩頭跑的陳雪玲,穿上紅馬甲,當起了“丁市大嫂”鄉村義務代購員。
“我們的義務代購是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會耐心幫村民挑選質優價廉的商品。”陳雪玲說,遇到有興趣學習網購的村民,她們還會手把手教學。
在丁市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龔亞玲不僅通過吸納返鄉能人擴大“丁市大嫂”志愿服務隊,還將受助對象變成了志愿者。
廠壩村黃家兩兄弟是孤兒,哥哥畢業賦閑在家,弟弟在上高中,缺乏生活來源。

龔亞玲等“丁市大嫂”多方走訪,為哥哥找到曾在理發店工作的幺爺,讓他拜師學藝,掌握了理發技藝。后來,在大家的幫助下,哥哥學成出師,在丁市場場鎮上開了理發店,并加入了志愿服務隊。
“我也要像孃孃這樣幫助別人。”哥哥將感激之情轉化為志愿熱心,開始給周圍老人免費理發。
在龔亞玲看來,正因為有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注入,愛心“燈芯”才能永不熄滅,也讓“丁市大嫂”志愿服務隊的幫扶項目愈發豐富,形成“五個一”常態化關愛機制:每周一次微信或電話問候,時刻溫暖人心;每月一次實地走訪,面對面了解需求、解決困難;每季度一次送餐,保障基本生活、送去關愛;每半年一次體檢,關注身體健康、普及衛生知識;每年一次生日祝福,增添生活儀式感、拉近心靈距離。
“我要把愛心傳遞下去,給困難群眾帶去希望,讓他們的生活不再孤單。”龔亞玲堅定地說。
(酉陽縣委宣傳部供稿)
責任編輯:王婷婷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