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為大|大足郵亭鎮創建“普惠保險示范鎮”——花錢少覆蓋廣 居民得到大保障
2025-08-10 07:13:06 來源: 重慶日報
花100元買了份“女性安康保險”,查出患癌后獲得理賠金5萬元。今年上半年,大足區郵亭鎮天福村村民謝女士,享受到了普惠保險的“雪中送炭”。
8月5日,在大足區郵亭鎮“普惠保險示范鎮”創建交流大會上,這個案例引起與會嘉賓的關注和點贊。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2024年大足區郵亭鎮攜手中國人壽創建“普惠保險示范鎮”,在這里,可以看到重慶探索織密基層社會保障“安全網”的新路徑——以小投入托起農村地區居民“大保障”。
“花小錢,得到了大保障”
今年年初,當地政保網格員通過“郵保障”數智平臺發現,謝女士尚未購買普惠保險,便上門推薦“女性安康保險”。見保費只有100元,謝女士便嘗試著買了一份。
3月底,她查出患宮頸癌住院治療。4月22日她上報理賠申請,次日政保網格服務隊就上門辦理理賠手續。線上完成資料上傳、人臉識別、電子簽名等流程后,4月27日她便收到中國人壽5萬元理賠金。
“保費便宜,賠付額較高,理賠還很快。”謝女士感慨:“家里經濟條件不太好,這筆錢解決了我后續的治療費用問題,真是花小錢,得到了大保障,增強了我戰勝疾病的信心!”
像謝女士一樣受益于普惠保險的居民,在郵亭鎮還有很多。
今年7月,郵亭鎮水利村低保戶蔣某因意外身故。因此前村集體花費60元為其購買了3份小額意外險,中國人壽重慶大足區支公司4天內就向其家屬賠付了8.7萬元,讓這個失去主要勞動力的家庭的基本生活得以保障。
數據顯示,從2024年初至今年7月22日,共有342名郵亭鎮居民通過普惠保險的便捷服務,獲得中國人壽重慶大足區支公司賠付款109.9萬元。
政企有效聯動破解現實難題
郵亭鎮居民“花小錢得大保障”的幸福背后,是政企雙方的有效聯動。
近年來,郵亭鎮面臨老齡化加劇帶來的挑戰——鎮上60歲以上老人占比達23.18%,超過全國平均水平,醫療養老需求激增。同時,全鎮有2%的居民未參加醫保,部分群體游離在社會保障網之外;全鎮871戶低保家庭、169戶臨時救助對象,僅靠政策托底,難以抵御突發風險。
調查發現,該鎮社會保障體系存在三大短板:“夾心層”保障真空——收入略高于低保線但抗風險能力弱的群體,政策覆蓋不足;救助“被動響應”——困難群眾需自行申請,易錯失幫扶時機;資源“零散割裂”——社保、商保、互助、救助各自為政,群眾“找不到、看不懂、用不上”。
“面對現實之困,郵亭鎮亟需構建全域覆蓋、精準觸達的保障新生態,以打通民生保障‘最后一公里’。”郵亭鎮黨委書記杜韌告訴記者。
中國人壽助郵亭鎮找到了突破方向。10多年前,該公司就在全國推廣普惠保險,但過程艱難。中國人壽重慶大足區支公司總經理陳亮回憶,以前在郵亭鎮做普惠保險,全靠保險業務員走村串戶。因缺乏政府大力支持,業務員難獲信任,即便保費低,絕大多數老百姓也不愿買。
2023年12月,中國人壽重慶市分公司負責人到郵亭鎮調研,與郵亭鎮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交流后一拍即合,決定攜手創建“普惠保險示范鎮”,共解難題。
2024年初,郵亭鎮“普惠保險示范鎮”創建工作正式啟動,核心目標是打造“多層聯動、主動預警、可持續造血”的保障體系。
打通鄉村社會保障“最后一公里”
隨后,郵亭鎮政府將普惠保險納入鎮級民生工程重點任務,創新推行“政府搭臺+保險承辦+村社落實”模式。
首先,是創新機制。中國人壽推出年繳30—100元的普惠保險產品,讓老百姓“買得到、買得起”;政府主導并統籌推進相關工作,通過“財政補一點、集體出一點、群眾繳一點”實現普惠保險可持續。
例如,小額意外險經財政補貼10元后,居民僅需付10元保費;低保戶等特殊群體,由鎮財政或村集體為每人購買小額意外險、孝老安康險3—5份,實現“零負擔參保”。
其次,是數字化賦能。政企雙方共同研發出“郵保障”數智平臺,整合全鎮5.6萬戶籍人口數據,通過AI自動生成“一戶一策”保障方案并識別未參保人員。網格員據此上門推送定制方案,避免保障“掛空擋”。
最后,是打造專業隊伍。去年,郵亭鎮組建了“政保網格服務隊”,由政保服務專員與網格員“2人一組、包片到戶”,化解居民參保疑慮,并提供從投保到理賠的全周期服務。
依靠這樣的模式,政企雙方將普惠保險服務嵌入基層治理末梢,實現從“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轉變,打通鄉村社會保障“最后一公里”。
數據表明,在郵亭鎮,目前小額普惠保險已覆蓋全鎮78%的家庭,重點普惠保險產品參保率平均提升54%;2025年上半年,普惠保險惠及全鎮10856人次,同比增長52.95%,總保障金額達12億元;特殊人群實現普惠保險100%覆蓋。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黃光紅
責任編輯:陳丹丹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