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樞紐港產業園釋放“能量” 江津班列上半年運量貨值雙飆升
2025-08-05 06:25:08 來源: 重慶日報
重慶樞紐港產業園是我市打造內陸開放綜合樞紐的核心平臺,位于江津區珞璜鎮。得益于這個開放平臺釋放的“能量”,西部陸海新通道江津班列實現運量貨值雙飆升。
2025年上半年,西部陸海新通道江津班列累計開行1062列,共運輸53094標箱,同比增長27.67%,累計運輸貨值64.2億元,運輸量在全市鐵海聯運中排名第一。
智能化改造,讓轉運效率提升
重慶樞紐港產業園內的小南埡站,去年8月正式投用集裝箱自動化作業區。借助智能門吊和數據聯動平臺,該站年作業能力從40萬標箱躍升至60萬標箱,相當于每天1600多個集裝箱可以在這里集散流轉。今年7月2日,該站單日卸車量達到661輛,創下歷史新高。
水運碼頭珞璜港同樣進行了升級。
投資28億元的改擴建工程完工后,其通過能力提升至1090萬噸,集裝箱作業能力達到40萬標箱,成為渝西、川南、黔北地區主要水路運輸物資集散基地。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珞璜港實現貨物吞吐量385.8萬噸,集裝箱吞吐量3.9萬標箱。
連接小南埡站與珞璜港的6公里鐵路專用線,如同“黃金紐帶”,實現了鐵水無縫銜接。
今年7月14日,一列滿載30個40英尺集裝箱汽車零部件的西部陸海新通道江鐵海聯運班列,從珞璜港鐵路專用線駛出,經廣西欽州港轉海運直達柬埔寨,成功完成西部陸海新通道江津班列江鐵海聯運全程測試。
重慶江津樞紐港產業園運營集團有限公司產業發展部部長施彥君說:“我們努力推動‘內河船期+班列時刻+海船船期’時刻無縫銜接。年內,重慶樞紐港產業園有望實現重慶西部陸海新通道江鐵海聯運班列雙向常態化運行。”
政策創新,讓通關更便利
今年3月,一列滿載老撾木薯淀粉的中老鐵路回程班列抵達小南埡站。
海關關員直接對鐵路艙單電子數據進行審核、放行、核銷,減免了企業的申報手續。
這是重慶樞紐港產業園首票“鐵路快通”入境貨物,單趟班列節省口岸通行時間1至2天,每個集裝箱成本降低200元左右。
今年7月,當中老鐵路回程班列再次滿載老撾木薯淀粉抵達小南埡站時,除了享受到“鐵路快通”服務外,還疊加享受“車邊直提”服務——未被布控查驗的進口集裝箱貨物,報關單放行后即可直接從鐵路干線提離,省去堆場落箱環節。
這是重慶首次對“鐵路快通”和“車邊直提”兩種創新模式的組合使用,使單箱成本再降500元左右。
類似的創新政策,在小南埡站層出不窮。
去年11月,小南埡站獲批成為陸路啟運港退稅試點,覆蓋東、北、南三向通道的離境港口,結合西北方向的中歐班列,可實現與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主要節點政策互聯互通。
今年5月,重慶潤通科技有限公司出口的通機設備,經西部陸海新通道江津班列運輸出重慶第二天,該公司便通過稅務網站查詢到出口貨物退稅的報關單信息,并可在線上辦理退稅手續。這也標志著我市首例西部陸海新通道陸路啟運港退稅,在重慶樞紐港產業園正式落地。
重慶海關所屬西永海關相關負責人表示,重慶海關將繼續推動該園區通關便利化,助力開放型經濟發展。
產業集聚,讓對外開放水平更具辨識度
7月3日,菜鳥集團跨境電商退貨中心倉在重慶樞紐港產業園正式啟用。該倉具備同時存放1萬件退換貨商品能力。
“這個中心倉可以實現一次接收、一次分揀、一次申報,平均壓縮退換貨包裹物流時間超過3天,能極大緩解企業壓力,降低運營成本。”重慶樞紐港產業園相關負責人說。
跨境電商是重慶樞紐港產業園布局的重要產業之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從江津綜保區內發出的進口電商包裹達345.9萬個,貨值約3.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7倍、3.6倍。
重慶樞紐港產業園正加速吸引產業在園區內集聚,帶動通道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
據了解,重慶樞紐港產業園已集聚1000余家企業,依托原有的材料、汽摩、裝備、智能家居及紙質包裝產業基礎,重點發展先進成套裝備、先進材料、現代物流及供應鏈服務三大主導產業。2025年上半年,園區180家規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值243.3億元,同比增長5.2%;江津綜保區完成網內進出口額44.2億元,同比增長2.5%。
以汽摩產業為例,重慶樞紐港產業園目前集聚69家汽摩規上企業,涵蓋發動機、車架、消聲器等零部件。在西部陸海新通道助力下,不少企業的產品銷往全球。今年上半年,重慶樞紐港產業園出口摩托車超3萬輛,貨值突破2億元。
“未來,我們將持續放大‘通道+經貿+產業’聯動效應,加快完善海外倉布局,做實做強做優江津班列,全力打造內暢外聯鏈接全球的物流通道新格局,推動樞紐與高端制造、現代貿易、先進材料、數字物流等產業深度融合,布局打造更具江津辨識度和體現對外開放水平的現代產業集群。”重慶樞紐港產業園相關負責人說。
新重慶-重慶日報首席記者 楊駿
責任編輯:李遠山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