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會風轉作風 武隆區鳳山街道干部“忙得很實在很有成就感”
2025-08-01 19:52:33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通訊員 張再行)喻明輝一天很忙,忙得很有成就感。
喻明輝是武隆區鳳山街道農業農村崗工作人員,也是廣陽片片長,除了負責轄區畜牧方面的工作外,還要協調廣陽片4個村的大情小事。

7月8日那天,他上午驗收完廣坪村產業補助到戶情況,下午又到蘆紅村核桃坪協調兩村民的土地糾紛,解決好糾紛已近傍晚,晚飯沒來得及吃,又驅車3公里到李子坪開一場關于飲用水池管理的現場會。
以喻明輝多年的工作經驗,農忙季節的這個點兒,村民大都才忙完地里的活兒回家,這個時候人最齊整,最便于征求大家意見、解決村民的大事。
李子坪原有一口水池,因管理粗放,導致水池破損不蓄水,今年上半年,街道積極對接區水利局,協調資金用于水池修繕。改變之前缺乏管理的狀態、建立切實有效的管護制度就成了迫在眉睫的事。于是,就有了這場現場會。
“水池有清亮水,心頭才更放心!”村民董樹發率先發言,“以前水池不蓄水,一到干旱時節就心慌。”他話音未落,挨著坐的葉友明立刻接上:“水池周邊還是要設置隔離帶,就怕風把渣渣吹進池子。”30余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一致認為要管理好水池光靠自覺不夠,得定下規矩、得專人管理、得眾籌經費。
“這池水連著40多戶家庭的灶臺,更牽著大大小小140余口人的健康。”喻明輝覺得時機已經成熟,他語調鏗鏘地說,“今天,我們的村規就要增加水池管理方面的條款,這是大家共同的承諾,要堅決執行起來,誰也不能置身事外。”話音剛落,激起滿場掌聲。
看到困擾多時的飲水問題解決了,村民們紛紛提筆,在民約上鄭重簽下名字,喻明輝才上車回家。
而當天在十多公里外的走馬村玉米地,農技服務中心主任譚建龍褲腳沾著泥,和駐村農技員、村民圍攏一處,熱烈討論玉米套種大豆的最佳方案。“休會”期間,聯系農技專家遠程“會診”,解決了辣椒種植大戶董軍的技術難題,順便就如何延伸辣椒產業鏈給董軍提了幾條建議。
“現在技術送到地頭,還為產業發展出主意想辦法,真是幫我們的大忙了!”董軍高興地說。
走馬村南巖組村民蔣洪權也高興,與另外8戶村民的林權糾紛終于在7月30日達成和解,“多虧了鄭強和黃波同志,沒得他們的調解,這個糾紛不曉得還要拖好久。”
南巖組小組長蔣興國見證了這個糾紛調解的全過程,他說,糾紛調解從早上8點開始,現場除了糾紛雙方當事人之外,還邀請了老社長、老會計到場。鄭強和黃波雖然是街道工作人員,但非常接地氣,像擺龍門陣一樣跟大家講鄰里關系的重要性、講林權糾紛處理的程序和辦法,講相關的法律條款,大家都聽進耳朵里,記在心里頭。
“不僅如此,會后到現場確認邊界也讓人感動。”蔣興國說,兩位同志和大家一起頂著烈日在荒林里走了1公里多路到林權糾紛現場指認林地界畔,大家據實說話,對有爭議的地方主動協商。
當天下午,蔣洪權與另外8戶村民簽訂了調解書,大家握手言和。
一支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糾紛調解,政策宣講,產業規劃,森林防火,防溺水安全宣傳……在鳳山街道,干部忙碌在田間地頭、村社院壩已成常態,取代了往昔會議室里冗長的安排布置。
“讓干部們忙起來,還要忙得實在、忙得有效。”鳳山街道黨工委書記任本滌介紹,學習教育啟動后,街道黨工委嚴格落實武隆區問題集中整治要求,嚴控會議數量,做到非必要不開會,并硬性要求街道干部能在現場就不在會場,更多地沉入村社院壩、田間地頭,把精力投入到解決群眾急難愁盼中去。
為此,該街道把轄區18個村(社區)劃為四個片,每個片設置一個片長,通過領導聯片、中層帶片、專職駐村、包片包村,統籌協調片區的防火防汛、糾紛調解、產業發展等工作。同時把干部下沉時間納入考核,把群眾評價、服務實效作為重要標尺。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是基層工作的法寶。”任本滌深有體會地說,久坐辦公室,滿眼都是難題;常到群眾中,腳下全是辦法。從會議室到田埂邊、院壩里,不僅僅是辦公地點的變化,更是干部生動踐行新時代群眾路線更深層次的作風轉變,很多問題在一線得到化解,群眾的心也在一線真正凝聚起來,這是作風轉變的最大成就。
據統計,四月份以來,鳳山街道各類會議總量較之前減少了27%,干部深入一線頻次上升34%,解決實際問題272件,群眾滿意度得到大幅提升。
責任編輯:徐力超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