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賦能 萬盛用“智慧”重塑治理與服務
2025-08-01 15:49:29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通訊員 葉露)如果說一座城市是一臺高速運轉的引擎,數據就是那條貫穿全身的“能量血脈”,而數字化轉型,正是讓引擎更敏捷、更高效的“渦輪增壓器”。在萬盛,這股數字動能正在全速釋放。
“采煤沉陷區智治系統”像一雙數字之眼,把風險看得見、盯得牢;“國有資產租管一件事”摘得數字重慶建設銅獎,跑上全市共享的快車道;核心業務全面數字化,智能報表“一表通”一鍵生成,一串串數據從后臺躍至前端,驅動城市治理像神經網絡般高效響應,讓服務更快更有溫度。
特色應用上新,治理和服務同頻共振
去年8月,青年鎮更古村的地表出現異常變化,采煤沉陷監測平臺在數秒內發出預警,聯動應急、規資、交通等多部門迅速處置,成功避免了一起可能造成重大損失的道路塌陷。
過去依靠人工巡查、表格匯報的“老辦法”,如今被這套“采煤沉陷區智治系統”徹底刷新:162套感知設備像數字之眼,全天候監測地表位移、房屋裂縫、雨量變化,實現風險可視化、預警自動化。
這只是數字萬盛眾多創新應用的縮影。圍繞高頻事項與重點領域,區大數據中心今年謀劃了5個“一件事”特色應用,讓數據真正“跑”在服務前面。其中,“國有資產租管一件事”憑借流程智能化、數據一體化模式,斬獲數字重慶建設優秀成果銅獎,并率先在全市推廣。
同時,渝快政標準化建設加快推進:全區各單位組織信息完整度達98.75%,人員信息完整度100%,高效協同的數字化架構已成型。政務服務中的“一表通”智能報表也在提速落地。126張市級業務表梳理完畢,數據維護率保持100%,9類共享數據接入IRS平臺,成功賦能3個應用場景,讓政務數據實現“秒流轉”。
到今年6月底,全區2751條業務編目實現“在線可見、全程可查”,核心業務數字化率達100%。從智能治理沉陷區,到數字管理國有資產,再到一鍵生成的政務報表,這些數字應用讓治理更智慧、服務更高效,也讓“萬盛經驗”成為全市數字建設中的可復制、可推廣樣板。
數字設施提檔升級,化身城市“隱形護衛”
5G信號塔立在山巒之間,智治駕駛艙的大屏上,客流數據如脈搏般跳動;而在街頭巷尾,過去不起眼的窨井蓋也有了專屬編號,實現“一蓋一檔案”。
今年以來,萬盛數字化設施持續提檔升級,從通信網絡到智慧文旅,從搶險應急到民生服務,一股堅實的“數字力量”正默默守護著城市安全。
在應急調度中,硬件升級讓城市“神經”更靈敏。7套新視聯網接入運行,9個會控系統上線調度平臺,機房設備完成70余次檢修維護,讓應急響應更快、更精準。區級私有云完成全面遷移,核心數據100%“上云”,為各類智慧應用提供了安全高效的數字底座。
智慧文旅也迎來“最強大腦”。在萬盛度假區的“智治駕駛艙”,態勢總覽、客流畫像、精準營銷、輿情監測等五大模塊協同運行,實時捕捉客流動態,精準推送應急指令,讓景區在高峰期依然井然有序。新增的13處公共免費Wi-Fi點位,也讓市民和游客“隨拍隨分享”,數字體驗觸手可及。
在民生一線,數字化像一雙“看不見的手”,穩穩托住群眾的急難需求。通過“民呼我為”平臺,今年以來高效處置通信投訴16起,完成電桿修復、線纜搶修、井蓋維護130余次。無論是非遺民俗巡演,還是苗族踩山會的熱鬧現場,通信保障團隊始終“在線”,確保信號穩定、服務不斷線。
腳下的窨井蓋,也在悄然“升級”。全區555個通信窨井蓋完成編號建檔,實現“一蓋一編號,一井一檔案”,13處安全隱患集中整治。從街頭巷尾到天星水庫、蓮池社區、藻渡水庫等重點工程施工現場,通信桿線改造同步推進,讓城市運行始終“不掉線”。
數字經濟添動能,“城市大腦”賦能未來
今年以來,數字萬盛招商引資勢頭強勁。6月20日,萬盛舉行數字經濟產業招商專場簽約儀式,數字重慶建設戰略合作項目、中科無人機遙感網重慶萬盛“城市大腦”項目、低空無人機遙感數據運營中心等3個重點項目集中落地。
其中,“城市大腦”最受矚目。項目將打造覆蓋空、天、地的立體感知網絡,融合無人機遙感、衛星數據與地面設備,實現“一網統管”,為水利、農業、環保、應急等多個領域提供高精度監測。項目全面投產后,預計年產值達5.6億元,稅收7200萬元,可帶動900余人就業。未來,萬盛還將拓展更多低空場景應用,加快打造全國低空遙感大數據產業示范區。
下一步,萬盛將依托數據資源優勢,吸引更多優質企業入駐,建設高質量數據標注基地,布局自動駕駛、智慧醫療等重點領域,力爭在2025年底前實現招商引資新突破。
一個個數字項目的落地,既壯大了產業鏈,也為這座資源型老區鋪開了數字化轉型的新賽道。數字經濟的浪潮正在重塑萬盛,“數據之光”將點亮這座城市的未來。
責任編輯:王婷婷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