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造車 在新重慶開啟新篇章 長安升級一級央企,目標直指世界一流汽車集團
2025-07-30 06:32:08 來源: 新重慶-重慶日報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陳鈞 白麟

7月29日,中國汽車產業和新重慶同時迎來里程碑——
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長安汽車集團),一家全新的一級央企,在重慶正式掛牌成立。
百余年歷史底蘊、四十載造車積累,長安在新時代、新征程上開出新花;一級央企總部首次落戶重慶,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結出碩果。
全球局勢風起云涌,在世界汽車制造這盤大棋局中,中國攜新能源汽車產量破千萬之勢,將長安這枚重要棋子落在了重慶。
大國造車新篇章,為何在渝開啟?
時代落子
是“升級”而非“合并”
“為什么是現在?”
“國家需要一個什么樣的新央企?”
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成立前,這是被討論得最多的兩個問題。
站在時代的角度,不難得出第一個問題的答案。
在當今全球汽車產業大舞臺上,中國汽車工業正以一種令人矚目的姿態“換道超車”。這不僅是中國汽車產業自身的一次重大飛躍,也是全球汽車格局重塑的一次重要變革。
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少不了世界一流車企的培養和引領。有汽車產業優勢的央企應展現責任、勇挑重擔,通過全面深化國企改革、優化國有經濟布局和機構調整,提升體量能級,在重塑全球汽車格局中扮演重要角色。
第二個問題的答案出乎很多人意料。
中國長安汽車集團的橫空出世,一改以往國企改革中最常見的“規模整合”模式,即通過幾個企業合并資產打造行業巨頭,而是直接將長安汽車從兵器裝備集團下屬的二級子企業“原地升級”為一級央企。
“這樣的改革舉措,揭示了戰略思維的深刻轉變?!敝貞c大學經管學院教授廖成林認為,高層清醒地認識到,新產業需要全新的競爭范式。
與傳統重工業不同,新能源汽車的競爭核心不再是單純的生產規模。特斯拉、比亞迪等企業的成功證明,技術的快速迭代、軟件定義汽車的能力,以及與科技公司構建生態伙伴的敏捷性,才是制勝關鍵。
新能源汽車生態呈現新特點,央企則以創新改革加以應對。
“成為一級央企,意味著決策鏈條的革命性縮短。我們可以直接與國資委溝通,更快地對市場需求做出反應,抓住戰略機遇。”中國長安汽車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國資委直接監管的央企,新公司在獲取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扶持基金、重大科研項目等方面,將擁有無與倫比的優勢,能快速激發企業活力。
“作為全新的汽車央企集團,通過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有利于釋放體制機制創新活力,在更高層級高效集聚全球創新資源,圍繞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增強企業核心功能,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為重慶建設以萬億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為引領的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打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之都提供強大助力,為汽車強國建設注入強勁動能。”在市經信委主任王志杰看來,中國長安汽車集團落地重慶,將推動重慶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這背后,是中央對重慶發展的高度肯定,更是對西部地區發展的傾情關懷,體現了中央對西部地區自主創新的鮮明支持?!绷纬闪终f,新央企將有力推進西部地區從過去的技術輸入地,向前沿技術策源地進階。
共生演進
長安與重慶“雙向奔赴”
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橫空出世,絕非偶然。
回溯歷史,這是長安汽車、重慶市與中國國家發展戰略長達四十年同頻共振、共生演進的必然結果,同時也深刻回答了“為什么是長安”“為什么是重慶”這兩個問題。
長安的發展史,是一部緊跟國家戰略,并從中汲取力量的奮斗史。其標志性的“三次創業”,每一次都精準把握了國家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脈搏。
第一次創業始于1984年,在軍工訂單銳減的生存危機下,長安引進鈴木技術生產微型車,正式進入汽車領域。這完全順應了我國改革開放初期的時代需求,為蓬勃發展的個體經濟和市場流通提供了經濟、實用的生產工具。
第二次創業始于2006年,長安發布自主品牌轎車發展戰略,開啟了艱難的正向研發之路。這一轉型直接響應了國家大力倡導“自主創新”、建立民族工業品牌的號召。通過構建“五國九地”的全球協同研發體系,長安一步一個腳印地培育起自主研發能力。
第三次創業始于2017年,長安啟動“創新創業計劃”,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全面轉型。這一階段以“香格里拉計劃”(新能源)和“北斗天樞計劃”(智能化)為核心,與國家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雙碳”目標、建設制造強國的頂層戰略完美對齊。
如果說長安的奮斗回答了“為什么是長安”,那么重慶在制造業數十年的耕耘,則有力地回答了“為什么是重慶”。
重慶的“汽車之城”地位,是主動作為、久久為功的成果。
2023年,重慶高規格發布構建“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將打造萬億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明確置于體系的“金字塔頂端”。
“這不僅是一個目標,更是一份為承接國家級龍頭而精心準備的、內容翔實的‘項目建議書’?!币晃粯I內人士如此評價。
2024年,重慶新能源汽車產量達95.3萬輛,同比增長90.5%,整車生產規模躍居全國前三。更為可喜的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當年,“重慶造”主流新能源汽車單車價值提升至23.6萬元,20萬元以上中高端車型占比達48.3%?!爸貞c造”汽車的品牌影響力和科技含量實現質的飛躍。
同時,重慶大力建設前瞻性基礎設施。作為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重慶累計改造了超過730公里的車路協同道路,為智能網聯汽車的測試和應用提供了全國領先的基礎設施支持。
重慶大展宏圖的背后,是長安與重慶的互相成就、雙向奔赴。在重慶“1+10+1000”汽車產業集群中,長安是絕對的龍頭。
未來圖景
“新旗艦”直指世界一流汽車集團
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成立后,目標直指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汽車集團。
“中國長安汽車集團要發揮對汽車產業鏈各類所有制企業的牽引作用,為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建設汽車強國作出重大貢獻。”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李鎮說。
全新亮相的中國長安汽車集團,將如何在新重慶實現宏偉圖景?
“我們深刻感受到黨和國家對長安汽車的高度信任和殷切希望。我們深知責任重大,任務艱巨,但我們的使命更偉大、更光榮。”中國長安汽車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朱華榮表示,中國長安汽車集團的目標是到2030年,產銷規模達到50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占比超過60%,海外銷量占比超過30%。
為此,中國長安汽車集團將認真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部署,深化央地合作,帶動西部發展,義不容辭爭當重慶構建“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打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之都的主力軍,為重慶打造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貢獻長安力量。
重慶將聚焦黨中央賦予中國長安汽車集團的戰略使命,創新政策制度供給,高質高效服務企業,全力支持其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擁有自主核心技術的世界一流汽車集團。
回望過去,四十載的“共生演進”,鑄就了長安與重慶密不可分的命運共同體;面向未來,這份相輔相成、共生共榮的聯系將更加牢固,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中國長安汽車集團將與重慶手挽手、肩并肩,一路前行。
可以預見,未來的中國長安汽車集團,將進一步成為重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其帶來的牽引效應,猶如一塊巨大的磁石,吸引著寧德時代等全球頂級的電池、芯片、智能座艙供應商來渝投資設廠。
可以預見,未來的中國長安汽車集團,將進一步成為重慶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變革的排頭兵。長安牽頭組建的“智能汽車安全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平臺,正吸引著眾多高校與科研院所加入。
可以預見,未來的中國長安汽車集團,將是重慶內陸地區高水平開放的引領者。翻開長安的“海納百川”計劃,這艘“新旗艦”已開啟波瀾壯闊的出海征程。
可以預見,未來的中國長安汽車集團,將成為重慶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新標桿。公司已確立“2027年碳達峰、2045年碳中和”的清晰路線圖,正攜手1100家全球供應商共建綠色供應鏈,為行業轉型提供可復制的“中國方案”。
從19世紀的兵工廠,到21世紀的智能電動汽車先鋒,完成蝶變的長安,踏上邁向世界一流品牌的新征程。這不僅將定義它自身的未來,也將在很大程度上描繪出中國汽車工業在全球產業格局中的新坐標。
長安汽車的“三次創業”
第一次創業:1984年
在軍工訂單銳減的生存危機下,長安引進鈴木技術生產微型車,正式進入汽車領域,順應了我國“改革開放”初期的時代需求
第二次創業:2006年
長安發布自主品牌轎車發展戰略,開啟正向研發之路,直接響應國家大力倡導“自主創新”、建立民族工業品牌的號召
第三次創業:2017年
長安啟動“創新創業計劃”,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全面轉型,與國家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雙碳”目標、建設制造強國的頂層戰略完美對齊
未來:
長安將著力打造智能汽車機器人、具身智能等新質生產力,探索海陸空立體出行新生態,并加速全球化發展,加快開拓東南亞、中東非洲、中南美洲、歐亞、歐洲五大區域市場
到2030年,長安汽車產銷規模將達到500萬輛,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超過60%,海外銷量占比超過30%
重報時論>>>
展望“新長安”帶給重慶的五大利好
吳剛
7月29日,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在重慶掛牌成立。
重慶人無比熟悉的長安,還是那個長安嗎?是,也不是。現在,它晉升為全新的中央企業,是國務院國資委戰略性重組整車央企中,首家將總部設在北京以外的汽車央企,也是重慶迎來的首家一級央企總部。
長安煥新,將為重慶帶來哪些利好?近段時間,記者向多位產業界人士請教,總結出以下五條:
第一是決策權更自主,資源調度更直接。
以往,長安汽車雖舉足輕重,但在其上級兵器裝備集團內部,它更像一支重要的“方面軍”。許多關鍵決策,例如資金投向、戰略合作乃至未來發展路徑,最終拍板權仍在上級集團。長安需要層層審批,爭取資源。
如今,長安直接升級。那些關乎企業投資方向、伙伴選擇、技術研發等核心決策,不必再等待上級批復,而是直接在重慶拍板。這種決策效率與自主性,是以往不可比擬的。
同時,它不再需要“分灶吃飯”般向上級集團爭取資源,而是能夠直接對接國家部委,在資本市場開展大規模融資,并調動全球范圍內的優質資源。這種從資源申請者到支配者的轉變,無疑能為重慶吸引更多國家級政策扶持和高端戰略合作。簡而言之,重慶與長安的命運將更加緊密地聯結在一起,長安的底氣更足,重慶的發展勢能也會隨之增強。
第二,重慶城市地位提升,成為國家戰略新坐標。
過去,長安是重慶的驕傲,是這座城市在汽車行業的產業名片?,F在,長安已超越重慶區域名片的范疇,成為國家優化央企布局、做強實體經濟版圖中的一顆戰略棋子。它所代表的,不再僅僅是重慶,更是國家在汽車產業發展上的戰略意志。當重慶面向全國乃至國際舞臺,與其他城市競合或爭取支持時,長安這張牌的分量將截然不同。這使得重慶從一個重要的汽車制造基地,躍升為國家智能汽車戰略布局的重要承載區。這就好比,長安從學校的優等生,一躍成為國家隊的核心成員,重慶整個城市的形象和國際影響力也將水漲船高,更容易吸引全球的目光和合作機遇。
第三,產業生態升級,創新能力成核心引擎。
長安的強大,不僅在于自身盈利能力的提升,還在于它將全面帶動重慶汽車產業的整體躍升。作為一個強大的核心企業,它具備吸引更多高科技公司、頂級研發機構及配套服務企業來渝落戶的能力。這將圍繞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高端產業,構建一個龐大的產業集群,推動重慶汽車工業,乃至整個高端制造業實現全面的質變。
此外,憑借更強的決策權和資源調度能力,新長安有條件投入更多資金與精力用于研發,建立更多國家級實驗室和研究中心。這意味著重慶將成為智能網聯、新能源、自動駕駛等汽車前沿技術的重要策源地。重慶不僅生產汽車,更將深度參與汽車的設計、未來汽車的定義,甚至在全球技術標準制定中發揮作用,將從一個汽車制造基地,蝶變為驅動未來汽車產業發展的創新大腦。
第四,高端人才匯聚,城市智力再提升。
一家如此有實力、肩負國家戰略使命的長安,當然會成為國內外高端人才競相加盟的平臺。它能夠提供極具吸引力的薪酬福利、廣闊的發展空間,以及參與國家級重大項目的機會。這些猶如一塊巨大的磁石,將汽車研發、智能科技、企業管理和市場營銷等領域的頂尖人才吸引至重慶。
這些高層次人才的到來,不僅服務于長安,也將顯著提升重慶整體的人才結構和創新氛圍。他們將在重慶扎根,與本地高校、科研機構開展深度合作,帶動整個城市人才生態的優化升級??梢哉f,這將讓重慶這座城市變得更加智慧、更具活力。
第五,經濟增長更持續,社會貢獻更全面。
上面說到的四點,最終都將匯聚成一個結果,即為重慶帶來持續且強勁的經濟增長。一家如此強大的央企,其營收、利潤和投資都將達到可觀的規模。這意味著源源不斷的稅收貢獻,為城市發展提供堅實的資金保障。
更直接的是,長安的壯大及其帶動整個產業鏈升級,將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且不限于生產線上的崗位,還有高科技研發、管理、市場服務等高附加值崗位。這不再僅僅是長安一家企業的事,還將帶動重慶的服務業、金融業等各行各業共同繁榮發展??梢哉f,長安就像一臺超級發動機,它不僅自身產生巨大的能量,還能輻射并帶動周邊的區域,為重慶的經濟發展提供穩定且強大的動力。
長安的“升級”,不只是長安的榮耀時刻,更是重慶城市發展迎來的一個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長安未來的發展紅利將不再僅僅“流經”重慶,而是真正“源自”重慶,在這片土地上持續產生,并輻射更廣闊的區域。
新聞鏈接>>>
我國形成三大央企汽車集團
新華社北京7月29日電 (記者 王希 田金文)國務院國資委29日發布公告稱,經國務院批準,組建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列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名單。
當日,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成立大會在重慶舉行,標志著首家總部落戶重慶的一級央企開始掛牌運營。
這家新央企由原兵器裝備集團分立而成,擁有117家分公司和子公司,主要經營業務有汽車整車及零部件、汽車銷售、摩托車、金融及物流服務等。中國長安汽車集團負責人表示,新央企未來將著力打造智能汽車機器人、具身智能等新質生產力,探索海陸空立體出行新生態,并加速全球化發展,加快開拓東南亞、中東非洲、中南美洲、歐亞、歐洲五大區域市場。
國務院國資委網站顯示,此次改革后,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數量共計100家,中國長安汽車集團位列“央企名錄”第73位。
至此,我國形成中國一汽、東風公司、中國長安汽車三大央企汽車集團,將更好助力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發展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品牌。
責任編輯:熊世華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