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紙上項目”到“家門口幸福” 墊江人大常委會閉環監督讓年度民生實事照進百姓生活
2025-07-28 15:56:55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通訊員 鄭雯瑾)“以前巷子黑黢黢的,不敢走夜路,現在安了路燈,大晚上都亮堂得很,安全多了。”7月中旬,桂溪街道西街社區居民張國波飯后散步時如是說。這一變化的背后,正是墊江縣委領導、縣人大監督、縣政府實施民生實事項目的生動寫照。
2025年初,墊江縣十八屆人大五次會議上,全體人大代表票決產生了包括寄宿制學校空調安裝、城區簡易過渡農貿市場建設、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等在內的8個民生實事項目。為讓“紙上藍圖”變為“民生實景”,縣人大常委會迅速行動,于2月審議通過《關于開展2025年度民生實事項目監督工作方案》,由縣人大常委會領導牽頭,組建8個專項監督小組,聯動各級人大代表,開啟“一對一”全程跟蹤監督模式。

精準監督:從“紙上計劃”到“實地推進”
“牡丹城市場的公共廁所建設進度如何?第三方審計何時能完成?”7月上旬,縣人大財經委監督小組來到牡丹城市場項目現場,向施工單位負責人詳細詢問。這是監督小組第三次實地督查該項目。
監督工作從2月底啟動,各小組率先與項目牽頭部門對接,摸清8個項目的目標任務、進度難點。針對城區簡易過渡農貿市場建設這一群眾關注度高的項目,監督小組建立“周跟蹤、月調度”機制,通過實地查看青山安置點市場的攤位規劃、名典閣農貨市場的活禽交易區建設等情況,及時發現并推動解決場地沉降修復、公共廁所用地協調等問題。
截至目前,該項目下的青山安置點便民市場已完成地面硬化、監控安裝等設施建設,正推進商戶進駐;名典閣農貨市場(含活禽交易區)施工隊已進場,公共廁所已完成平面圖設計,其雞鴨交易區已建成投用;春花安置點農副市場室內鋪裝及攤區飾面貼磚已完成,道閘、安防安裝完成;牡丹城農貿市場基礎設施已完成,街道正完善配套設施。
在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項目中,縣人大城環委監督小組更是主動靠前。上半年,小組開展專題調研4次,組織代表現場視察八一水庫、東風水庫等18個水源地,提出“加快隔離防護網安裝”“同步推進監測設備調試”等6條建議。如今,18個水源地已安裝規范化建設各類標志牌58塊,隔離防護網3500米,新建生態濕地9000平方米,農田植草溝3000米,礫間接觸氧化區3700平方米,植物修復56000平方米,多功能浮島1200平方米,進度遠超預期。
各專項監督小組以問題為導向,通過高頻次實地督查、針對性建議交辦,推動8個民生實事項目從“紙上計劃”加速邁向“實地實景”,形成了問題早發現、難題快破解的監督實效,為項目高質量推進筑牢了保障。

問需于民:讓“民生清單”對接“群眾心愿”
“老人家,小巷的路燈安裝了亮不亮?晚上出門方便嗎?”在桂溪街道,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卓小波帶著監督小組走訪居民,收集對城鄉照明工程項目的意見。這是監督工作中“收集群眾意見”環節的常態場景。
為確保民生實事真正貼合民意,各監督小組充分發揮人大代表來自基層的優勢,通過代表接訪、選民走訪、座談會等方式,架起“群眾—代表—政府”的溝通橋梁。
以“城鄉照明工程項目”為例,縣人大常委會組織代表與相關部門對桂溪、桂陽街道21個社區開展“拉網式”排查,記錄群眾對路燈安裝的具體需求,最終形成1059盞路燈“安裝清單”;針對三溪鎮江嶺村、坪山鎮回龍社區等群眾反映強烈的夜間出行難問題,推動1000盞太陽能路燈在鄉鎮安裝到位。如今,亮起來的不僅是路燈,更是群眾的夜間安全感——孩子們在燈下嬉戲,老人們圍坐閑談,寂靜的夜晚變得熱鬧而有活力。
這種緊貼群眾需求的監督方式,同樣體現在其他項目中。在未成年人健康保護行動里,代表們走訪社區時,聚焦家長對家庭教育指導的迫切需求,密切關注家庭教育指導中心、示范型社區家長學校建設進程,推動相關部門加速完成改造設計方案,同步開展“家庭教育講座”9場,惠及900余個家庭;在特殊困難老人關愛服務工作中,代表們深入調研適老化改造推進情況,積極推動優化改造對象綜合評估機制,提升改造的針對性與適用性,目前已完成220戶適老化改造 。
正是這種“群眾點單、代表接單、政府辦單”的良性互動,讓民生實事項目真正接上了“地氣”、暖到了“民心”,實現了“民生清單”與“群眾心愿”的精準對接。

閉環管理:用“全程跟蹤”確保“實事辦實”
“項目進度是否達標?群眾滿意度如何?”這是監督小組每次督查必問的問題。為避免“重建設、輕實效”,縣人大常委會構建了“監督—反饋—整改—測評”的閉環機制。
按照監督方案,3月至12月的集中監督階段,各小組既聽部門匯報,更查實際成效。在城東片區燃氣管道老化更新改造項目中,因項目涉及用戶管道復雜導致勘察設計量大、國有企業分包招標流程繁瑣、外地中標單位開工準備不足等原因,6月未全面開工。監督小組到相關部門召開項目建設督辦會后,目前項目已進入施工階段,計劃年底前完成全部改造任務。
更值得一提的是,監督機制貫穿項目全周期:年中人代會上將聽取縣政府關于項目推進情況的報告;2026年初,縣人代會將對8個民生實事項目開展滿意度測評,測評結果將作為評價政府工作的重要依據。
“這既是壓力,更是動力。”縣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全過程監督,要讓每一分民生投入都花在刀刃上,讓每一個項目都成為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民心工程”。
截至目前,8個民生實事項目中,未成年人健康保護行動、特殊困難老人關愛服務行動、城區簡易過渡農貿市場建設和管理、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項目、“四好農村路”建設及危橋整治項目、城鄉照明工程等6個項目進度序時推進,寄宿制學校空調安裝、城東片區燃氣管道老化更新改造項目正按調整后計劃推進。
從票決項目清單到跟蹤監督落地,從收集群眾意見到滿意度測評,墊江縣人大以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推動民生實事從“紙上承諾”變為“群眾福祉”。一幅生態美、經濟強、百姓富現代化新墊江畫卷,正在一件件民生實事的落地中徐徐展開。
責任編輯:董霞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