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矛盾化解”到“法治浸潤” ——北碚區(qū)歇馬街道“法律明白人”參與基層治理實踐紀實
2025-07-28 11:44:53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 在北碚區(qū)歇馬街道紅巖社區(qū),有這樣一個人,他不是專業(yè)的法官,卻能憑借對法律的熟悉和熱心腸,化解鄰里間的矛盾糾紛;他不是專職的普法員,卻能把生硬的法律條文變成通俗易懂的家常話,送到群眾身邊。他,就是咱們身邊的“法律明白人”明旭。明旭以人民調解員、普法宣傳員等多元角色參與基層治理實踐,是基層治理“神經末梢”的法治力量代表。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在人民調解和普法宣傳工作中留下的暖心足跡。
巧解鄰里糾紛,甘當貼心“和事佬”
“真是太感謝了,要不是你,我這心里的疙瘩不知道啥時候才能解開。”陳某緊緊握著明旭的手,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來,陳某家的屋頂近期出現了損壞,仔細一查,竟是隔壁修理廠毛某家屋頂的水滴所致。這事兒讓兩家鬧得很不愉快,陳某覺得自己的損失得由毛某承擔,毛某卻覺得這只是個意外,不愿意賠償。
就在雙方僵持不下、火藥味漸濃之際,社區(qū)“法律明白人”明旭主動介入調解。他沒有急著當“判官”,而是第一時間趕赴現場,舉著測量尺仔細勘查屋頂破損程度,用專業(yè)儀器檢測滲水源頭,將現場情況事無巨細地記錄下來。隨后,他采取“背對背”調解法,分別與毛某、陳某促膝長談,用拉家常的方式打開雙方心結,認真傾聽每一句抱怨、每一個訴求,讓劍拔弩張的氣氛逐漸緩和下來。
在調解過程中,明旭結合《民法典》中關于相鄰關系的規(guī)定,耐心向毛某解釋:“作為相鄰方,按照法律規(guī)定,應當為對方提供必要的便利。要是因為自己的原因給對方造成損失,那是要承擔賠償責任的。”隨后,又語重心長地勸說陳某:“俗話說得好,遠親不如近鄰,鄰里之間還是以和為貴,咱們盡量坐下來好好協(xié)商,把問題解決了。”經過多次調解,雙方終于達成了一致意見:毛某當場賠付陳某2000元補償金,在不影響毛某正常生產生活的前提下,雨棚修繕工程由陳某自主負責。一場劍拔弩張的鄰里糾紛,就這樣在“法律明白人”的努力下圓滿化解。

深耕普法宣傳,樂做移動“法律站”
“大家注意了,最近又出現了一些新的詐騙手段,比如冒充客服退款、虛假投資等等,一定要提高警惕……”在社區(qū)的廣場上,明旭正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給居民們講解反詐知識。
他們結合真實的詐騙案例,詳細介紹了常見的詐騙手段和防范技巧,告訴大家凡是涉及轉賬匯款、索要銀行卡密碼和驗證碼的,一定要多加核實,不要輕易相信。同時,他們還手把手地教老年人如何安裝國家反詐中心APP,提高防范詐騙的能力。通過一次次的反詐宣傳,居民們的防騙意識明顯增強,不少居民都說:“有了法律明白人的提醒,我們的錢包更安全了。”

這些身邊的“法律明白人”,用他們的專業(yè)和熱心,在人民調解和普法宣傳的崗位上默默奉獻著。他們就像一盞盞明燈,照亮了基層法治建設的道路,讓矛盾在調解中化解,讓法律在宣傳中深入人心,進一步織密基層治理法治網,激活社區(qū)治理新效能。
責任編輯:劉思利




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xié)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