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劍指智聯電動車全球產業基地 重慶底氣何在?
2025-07-28 06:00:01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穿梭于街巷的電動車,深度融入百姓生活,是便民出行與末端配送的重要載體,其產業已成為我國舉足輕重的民生產業。
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僅電動自行車的市場保有量就達4億輛,市場潛力巨大。

今年7月,《重慶市智聯電動車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正式出臺。這是重慶首部聚焦智聯電動車產業的政策文件,明確提出2027年建成智聯電動車全球產業基地的目標。
這份行動計劃不僅勾勒出重慶智聯電動車產業的發展藍圖,更折射出這座工業重鎮在新能源與智能科技融合賽道上的雄心。
重慶發力智聯電動車產業,并非偶然之舉。
其背后,堅實的政策支撐、廣闊的市場前景與雄厚的產業基礎,共同構筑了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護城河”。
市經濟信息委汽車處副處長羅滕飛分析,從政策層面看,國家引導與市場驅動共同推動電動車轉型,尤其是電動自行車需提檔升級、規范管理;從市場接受度與消費趨勢看,主打休閑娛樂的高端電動摩托車市場占比持續提升,輕便型電動摩托車保有量大,需求持續旺盛。
作為工業重鎮,產業鏈完整性與集聚效應是重慶最核心的優勢。2024年,重慶已形成從整車制造到零部件配套的完整產業鏈條,全市電動車產量達300萬輛,本地配套率超過60%,電機、電控、車架、燈具、儀表等總成已基本實現就近配套。

龍頭企業的集聚更添底氣。雅迪、愛瑪、臺鈴等龍頭企業,先后在渝西地區布局。數據顯示,三者全國產量占比合計超70%。
“布局渝西地區既能依托重慶的成熟配套體系,又能便捷輻射成都市場,貼近供應鏈與消費端。”羅滕飛表示。
與此同時,重慶傳統龍頭摩企宗申、隆鑫、鑫源等也在加速電動化轉型,深耕電動摩托車賽道。“我們從2016年起深耕電動摩托車研發,產品涵蓋電動自行車、電動摩托車及氫能源車型,已成功推出EX系列、ES系列等多款車型,遠銷拉美、非洲、亞洲等地。”宗申森藍有關負責人介紹。
鑫源的展廳里,多款電動摩托車同樣吸睛。其負責人表示,目前企業具備年產摩托車整車50萬輛、發動機100萬臺的能力,以及摩托車核心零部件的沖壓、焊接、涂裝、精加工全流程制造能力。今年針對海外市場研發的多款電動車新品,將亮相意大利EICMA米蘭國際摩托車展,期待收獲佳績。
羅滕飛透露,當前,全市電動車產量正處于快速上量階段,今年力爭突破500萬輛。

在重慶銅梁區,愛瑪西南制造基地項目一期約300畝已經全面投產,二期約800畝即將投產。
就在今年4月,愛瑪與重慶市銅梁區政府還聯合啟動“愛瑪全球智造與運營中心”,進一步推動電動車的數智化轉型,提升生產效率,優化供應鏈管理,為全球消費者提供更加優質、智能的電動車產品。
而在《行動計劃》中,技術創新被放在突出位置。根據規劃,重慶將建立產業技術創新平臺,支持企業申報市級、國家級制造業中試平臺。
具體目標包括:建成智聯電動車產業大腦,建成產業合作發展平臺1個、國家級制造業中試平臺1個、市級制造業中試平臺3個。
最具前瞻性的,是“產業大腦”建設規劃。基于“人工智能+數據要素”,聚焦產業鏈關鍵環節和高頻應用場景,解決行業共性問題。

“產業大腦將整合研發、生產、供應鏈、銷售全鏈條數據。”專家解釋,比如通過分析不同市場的產品故障數據,可以快速定位設計缺陷;監測供應鏈信息,能提前預警零部件短缺風險。
市經濟信息委透露,目前,重慶智聯電動車產業大腦項目已正式立項,將加快打造完成,賦能全市智聯電動車產業發展。
此外,重慶已引進智聯電動車產業全球發展聯盟等專業機構,正協同引進智聯電動車領域相關配套企業,推動智聯電動車全球產業基地建設。
接下來,重慶也將率先在本土市場開展示范應用,借助智聯電動車數據服務系統,打造監管服務平臺,提升車輛數字化管理能力。
例如,針對蓬勃發展的配送行業,重慶計劃加快開發符合配送行業需求的共享智聯電動車產品,支持開展“智聯技術+專用號段”示范應用。
據了解,未來配送行業的智聯電動車產品將接入監管服務平臺,通過移動通信收集實時數據,加強行業智聯,提升車輛安全性。
《行動計劃》明確了重慶的目標市場:瞄準國內電動摩托車市場,同時聚焦東南亞、非洲、拉丁美洲等潛力巨大的海外電動車市場。
2027年、1500萬輛年產量目標——這是2024年產量的5倍,展現了重慶的決心和魄力。
為實現這一目標,重慶制定了清晰的路線圖:
在產品層面,重慶支持整車企業依靠北斗、移動通信、智能計算為代表的自主信息技術,持續提升產品智聯化水平;鼓勵導入更多中高端車型在渝生產,提升續航里程、輔助駕駛能力和感知交互水平。
在制造端,推動整車企業進行智能化、數字化改造,建設未來工廠,目標是到2027年完成整車企業全要素、全流程、全生態數字化轉型,同步支撐國內和國際市場發展。

全球服務能力建設亦被列為重點。重慶支持整車企業建設智聯電動車全球運營中心,重點面向海外市場布局數字化產品銷售、物流保障、售后服務網絡,不斷提升重慶智聯電動車品牌的全球影響力。
物流保障上,重慶計劃為電動車出口提供定制化物流解決方案。同時鼓勵企業共享海外渠道資源,協同開展合規認證和知識產權保護工作。
而且重慶向東,長江黃金水道聯通中部地區和長三角;向西,通過中歐班列直達歐洲;向南經西部陸海新通道輻射東南亞、南亞,與《行動計劃》中聚焦的東南亞、非洲、拉丁美洲等海外市場高度契合。
產業鏈協同發展上,重慶將重點支持渝西地區做大做強智聯電動車智造基地,支持兩江新區等地加快構建智聯電動車產業服務體系,推動各區域加強協同,形成發展智聯電動車產業的合力。
從長江之畔駛向全球舞臺,重慶智聯電動車產業正以時不我待的節奏,加速奔跑。
“以重慶作為智聯電動車生產基地,具有良好的產業工業制造基礎,也具有廣闊的應用場景和應用需求。”中國質量認證中心主任劉江對此充滿期待。在他看來,重慶必將成為未來中國電動車發展生產和消費的大市場、大基地。
到2027年,當1500萬輛“重慶造”電動車,從山城駛向全國、馳騁全球,恰是重慶以傳統摩托車產業為深厚根基,聚力打造“全球智聯電動車產業基地”的生動注腳,既鐫刻著工業基因的傳承,更躍動著智聯時代的轉型脈搏。
第1眼TV-華龍網記者 梁浩楠/文 首席記者 董進/審核
責任編輯:常涵笑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