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解“心鎖” 江津圣泉街道文脈激活展“新顏”
2025-07-25 16:55:39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通訊員 李琬琰)在重慶市江津區圣泉街道,一條承載著成渝古道歲月印記的雙龍老街,正以黨建為筆勾勒出從“閑置沉寂”到“活力新生”的蛻變圖景。陽光穿透云層,灑在剛剛完成修繕的青磚灰瓦上,古樸的韻味中煥發出蓬勃生機。居民劉興智站在自家嶄新的門面前,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誰能想到,就在8年前,這扇門還緊鎖著,蛛網纏繞,漏雨透風,成為他心頭揮之不去的愁緒?
“門面空了整整8年,房屋閑置,卷簾門破敗,屋頂還漏雨,愁得整宿睡不著覺。”劉興智感慨萬千,“多虧社區黨員干部三番五次上門,解開我的心結,現在坐著收租金,心里踏實又敞亮!”

從“閉門愁”到“敞心扉”:改造先解“心疙瘩”
2024年3月,雙龍社區老街片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剛啟動時,劉興智和劉萬紅家長期閑置的門面,是街道與社區黨員干部走訪時最先遇上的“硬骨頭”。“墻刷成啥顏色?房子破破爛爛還漏水,改造后要是還租不出去,豈不是白折騰一場?”劉萬紅回憶起初次見到社區黨支部書記帶著黨員志愿者登門時的情景,她手里緊攥著鑰匙。自家的門面已經閑置7年,不是不想租,而是對改造后的前景充滿疑慮,擔心投入心血后依然門庭冷落,徒增煩惱。隔壁的劉興智同樣憂心忡忡:“墻皮都掉光了,就算刷得再新,沒人氣,還不是一樣白搭?”類似的顧慮和質疑,在老街120多間門面房的居民中普遍存在。“幾十年的老房子了,折騰啥?”“改造完真的能租出去?”種種疑問聲中,如何盤活這些閑置資源,成為撬動改造全局的“破冰點”。

這些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老建筑,曾是糧站、油坊的繁華窗口,卻在時代變遷中淪為“鎖著的記憶”。社區黨支部深知,改造的第一步不是刷墻換瓦,而是解開居民的“心疙瘩”,讓老百姓看得見實實在在的好處,消除顧慮,凝聚共識。黨員干部迎難而上,一次次叩響居民家門,同時,成立“黨建聯合隊”,帶著效果圖和方案,挨戶算“三本賬”:改造后租金提升的“收益賬”、社區幫忙對接租戶的“省心賬”、老街整體活起來的“長遠賬”。
為讓承諾落地,社區黨支部主動對接江津玉石文化產業協會:“您看劉興智家門面的層高,做玉雕展柜正合適”;又給劉萬紅吃下定心丸:“木窗保留原貌,非遺工作室就愛這樣的老門面,月租能翻倍”。那句“你租不出去,社區幫你租出去”的承諾,終于焐熱了民心。劉興智、劉萬紅率先簽字后,黨員干部趁熱在“書記議事茶館”召開“改造議事會”,和居民圍坐在一起,共同商量“外墻刷什么色”“空調外機怎么擺”這類小事議得明明白白。老黨員陳斯會、張清蘭揣著民情本每日穿梭街巷,收集民情、現場協調。漸漸地,緊鎖的門被打開,居民從“揣著鑰匙不撒手”變成“追著問進度”。
從“看著改”到“跟著干”:黨建織密“民生網”
隨著雙龍老街片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的推進,老街的變化肉眼可見:部分坑洼的路面變得平坦整潔,一些斑駁的墻面披上素雅的新裝,破敗的門窗修葺一新。居民們看在眼里,喜在心頭,態度悄然轉變,從最初的質疑觀望,到后來的理解支持,再到如今的主動參與。

黨員干部帶頭示范,率先改造自家房屋,積極為閑置門面尋找租戶。社區黨支部順勢成立“老中青”結合的“老街守護隊”,這支隊伍自覺承擔起維護老街環境衛生、勸導不文明行為、協助管理公共秩序、宣傳非遺的責任。“現在的老街不僅環境變好了,還充滿文化氣息。我們每天都在這里散步、拉家常,感覺日子越過越有滋味,歸屬感特別強!”居民黃文蘭的話道出了街坊們的心聲。這背后,是“黨建+網格”的精細治理。為確保改造工程精細化管理、全覆蓋服務,社區黨支部始終堅持“問計于民”,創新推行“一街一策”治理,牽頭成立“老街改造議事會”,并整合“黨員+網格員+鄉賢”,實行“日巡查、周匯總、月考評”機制,確保問題早發現、早解決。據統計,改造后老街的居民滿意度達到98.9%,黨員干部實現“零違紀”。
從“老街區”到“新地標”:文脈煥發“新活力”
閑置資源盤活后,老街的“新生機”破土而出,劉興智的門面成了玉雕展示館,劉萬紅的門面入駐非遺工作室,閑置的門面真的租出去了,月租還漲了一大截。現在,入駐商戶里近六成是非遺相關業態,老建筑里長出了新業態。隨著“江津玉雕非遺市集”“富硒時鮮市集”“長壽密碼期頤大觀”這三大特色市集的落地生根,老街徹底“活”了起來。

2025年6月“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江津區非遺宣傳展示活動在圣泉街道雙龍老街啟動,并固定每周日為“江津玉雕非遺市集”的特色活動日,吸引游客3000余人次。社區黨支部還積極引入本土“網紅達人”資源,搭建“非遺+直播”“農產品+電商”等創新平臺,邀請本土網紅自媒體博主在雙龍老街進行直播,活動當天直播時長3小時,在線觀看人數累計超過4500人次。通過直播,雙龍老街的非遺和特色美食得到廣泛傳播,吸引更多游客前來參觀消費。江津河雙酒廠的傳承人老袁笑得合不攏嘴:“客流量比改造前漲65%都不止,我們家的燒酒鋪子現在月收入起碼翻1倍!”
改造后的老街保留“青石板路、石磚房、四合院”的老模樣。孩子們在修復后的老巷里追跑,老人坐在百年黃葛樹下聊天,這條曾沉寂的老街,逐漸成為江津人朋友圈里的“新地標”。
從“沉寂老街”到“網紅地標”,雙龍老街的蛻變是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生動實踐。接下來,圣泉街道雙龍社區黨支部將繼續以黨建為引領,深化“黨建+文化+旅游”模式,深挖老街歷史文化資源,打造特色非遺街區。這條千年古街上,青石板映新客流,老木門傳新笑聲,它不僅是居民的家園,更成為江津文化名片,為城鄉融合發展注入了兼具歷史厚度與民生溫度的鮮活動能。
責任編輯:石月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