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5萬平方米全部完成治理 惠及群眾82.2萬人 重慶“一水一策”精準治理農村黑臭水體
2025-07-24 09:20:41 來源: 新重慶-重慶日報
大暑時節,大足區國梁小學校門前坑塘里的睡蓮含苞待放,風車草、石菖蒲等挺水、沉水植物長勢良好。
曾經,因周邊雨污管網未完全覆蓋,生活污水流入、秸稈雜物淤積等,該處坑塘成為面積2000余平方米的黑臭水體。
大足區生態環境局聯合國梁鎮整合各類資金120余萬元,采取“生態治理+循環利用”模式,有序推進水體變清。
同時,大足區相關部門在周邊建成了3000平方米的廣場和100米的文化墻體,將坑塘周邊區域打造成為集“小微濕地+生態治理+勞動教育基地”于一體的休閑場所。
像國梁小學校門前坑塘的蝶變一樣,目前,我市農村黑臭水體已實現全域全面動態清零,提前完成目標任務,國家首批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績效評價為“優秀”。
全面排查
全市建檔農村黑臭水體1314個
梁平區新盛鎮新盛村涵洞外的小河溝,曾是面積約3750平方米的黑臭水體。
“發現此處黑臭水體,我們采取‘網格式’工作法,由各級微網格員對轄區水體進行全面摸排。”梁平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相關部門采取水體外截斷控制污染源、水體內清淤疏浚改善水質、建立穩定生態系統、流域管理長效化的思路開展整治,達到了“工程完工、消黑消臭、水質達標、機制建立、責任落實、群眾滿意”的要求。
梁平區農村黑臭水體位置分散,有些位置十分偏僻,總體上呈現點多面廣的分布特點。為此,該區在全面排查農村黑臭水體過程中,總結提煉了“五式”工作法。
除“網格式”外,“點穴式”由部門、鎮街村對鄰界、交叉水體和重點養殖業、工貿企業排水口進行全面摸排;“順藤摸瓜式”則是沿黑臭水體逆流而上摸排污染源;“晴雨對照式”則是晴天看雨水管網有無污水、雨天看污水管網污水量是否增加,判斷是否錯接、漏接,而且晴雨天對比養殖場污水暫存池是否變化,判斷是否偷排、漏排;“停水檢查式”則通過暫停供水管網,查看污水管網是否有水流出,從而判斷是否有錯接、混接。
通過“五式”工作法,梁平全域共排查出102個農村黑臭水體,面積約10萬平方米,并對農村黑臭水體位置、類型、面積、黑臭成因等基本信息建立了工作臺賬并動態更新,真正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動態準”。
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以群眾反映強烈的,農村區域200平方米以上的河流、坑塘、溝渠、水庫4類水體和房前屋后小微水體為對象,開展全市域、全覆蓋、地毯式排查。全市共動態排查建檔農村黑臭水體1314個、305萬平方米。
精準施策
完成305萬平方米黑臭水體治理
大足區龍水鎮王家大院子外的袁家小河,曾是一處面積約500平方米的黑臭水體。
袁家小河系瀨溪河支流,兩岸竹木茂密,陽光無法照射河道,河道內幾乎無任何植物生長,加上河流生態基流較小,河道生態凈化功能喪失。
“此前,該區域缺少污水收集管網及污水處理設施,周邊145戶、700余人的生活污水基本通過老舊沖溝直排,從而在河道內形成了黑臭水體。”大足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袁家小河農村黑臭水體治理過程中,大足區生態環境局會同龍水鎮,精準施策,采取傳統大院落“污水收集+‘Z’型生態溝+植物凈化+資源利用”治理模式,即生活污水由管網收集后,進入三格式化糞池簡單曝氣后進入“Z”型生態溝,再排入生物塘進行凈化,最終成為袁家小河的補水源之一。
在此次基礎上,龍水鎮又對袁家小河進行了生態修復,建設生態攔截帶2800平方米,栽種水生凈化植物15000株,投放河蚌1萬只,培育河道生物多樣性,提升河道生態凈化功能,同時對河岸實施美化綠化。
如今,袁家小河周邊人居環境得到大幅改善,袁家小河生態功能得到了修復。
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市305萬平方米農村黑臭水體已全部完成治理、惠及群眾82.2萬人。
在農村黑臭水體治理過程中,我市根據水體黑臭成因和水體類型,精準施策,建立“一水一策”問題清單,探索形成傳統大院落“污水收集+‘Z’型生態溝+植物凈化+資源利用”“鄉村小微濕地凈化塘+節水灌溉”等一批立得住、推得開、具有山區丘陵特色的治理模式。
生態修復
黑臭水體區域蝶變休閑好去處
北碚區靜觀鎮王樸村,村民鄧禮樹如今日常飯后喜歡去附近的美麗湖畔散步。
美麗湖宛如鑲嵌在王樸村旁的一面明鏡,映照著四周的農田、民居、濕地、云霞。村民們時常到湖畔休閑散步,偶爾還有垂釣愛好者到湖邊“甩上一桿”。
不過,美麗湖以前并不美麗,曾是一處黑臭水體。
位于油坊河末端的美麗湖,水域面積約300畝,因農業灌溉筑壩蓄水形成湖庫。此前,由于沿線場鎮污水收集系統不完善、雨污管網錯接、局部雨污合流以及沿岸種植、養殖污染、河道底泥釋放等原因,美麗湖有2000平方米左右水體常年出現黑臭、泡沫滋生等現象。
“別說釣魚了,平時大家走到美麗湖旁邊,都要捂緊口鼻。”鄧禮樹告訴記者,經過治理后,美麗湖成了名副其實的“美麗湖”,也成了村民休閑散步的好去處。
“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北碚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相關部門通過新建污水處理設施、修復完善配套污水管網、河道清淤、生態修復等方式對美麗湖進行治理,同時還改造閑置院落,打造美麗鄉村生態展示館,對農村黑臭水體污染治理的歷程、階段成果、環境變化進程等進行科普宣傳。
不僅如此,王樸村還依托美麗湖打造了鄉村民宿,吸引眾多游客在周末及節假日到王樸村旅游,帶動村民增收,讓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
美麗湖的蝶變并非個案。
永川區永榮鎮東岳村姜家坪塘成了周邊居民休閑游玩的濕地公園,黔江區阿蓬江鎮余家溝成了村里的“生態客廳”,璧山區健龍鎮寨子村污水凼如今是一片稻田……
“我市結合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因地制宜建設生態濕地,不少經治理后的黑臭水體周邊都變成了群眾的休閑娛樂場地。”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說。
責任編輯:趙秋云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