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個項目最高投資額度可達200萬元 重慶種子基金助力初創企業“加速跑”
2025-07-24 06:20:27 來源: 重慶日報
“我們計劃出讓10%的股權,融資500萬元。”在近日舉行的XbotPark創投日活動上,由重慶無足鳥機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無足鳥機器人)自主研制的“陸—空兩棲智能光伏清洗機器人”亮相,吸引了不少專業人士圍觀。
盡管2023年底才成立,但無足鳥機器人已經先后獲得重慶兩江新區明月湖種子基金及重慶市種子投資基金(以下簡稱市種子基金)支持,共計170萬元。有了“真金白銀”的加持,企業成長發展的步伐進一步加快。
無足鳥機器人由哈爾濱工業大學重慶研究院特種機器人團隊組建,致力于發揮自身技術優勢,將無人機與特種機器人技術相融合。其自主研制的“陸—空兩棲智能光伏清洗機器人”兼具傳統清洗機和無人機的優勢,首次實現了全流程智能化、無人化的清洗技術方案。它能夠自動飛到預定光伏板進行清洗作業,具有高效率、低作業成本,適應性強和安全性高等優勢,在光伏產業運維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去年10月,企業完成了光伏清洗機器人初代產品研發,隨后開展了一系列產品功能驗證工作。相比傳統的清潔機來說,它已經展現出較強的競爭力。該公司總經理劉興超坦言,由于規模小、資產輕,不少初創企業和團隊在創業之初會遭遇資金短缺的難題。在首次獲得投資之前,他們的產品還只是一個概念。正是在市、區兩級種子基金的支持下,加上相關資源的導入及全方位的創業服務,讓企業“活了下來”,并實現了“加速跑”。
“種子基金成立的初衷,就是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促進人才創新創業和科技成果在渝商業化、產業化。”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2024年10月,《重慶市種子投資基金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出臺。根據《辦法》,市種子基金定位于政府類、公共性專項資金,按照“政府引導、專業運營”的原則運行,聚焦“416”科技創新布局和“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建設,突出“投早、投小、投硬科技”,重點支持具有原創性、引領性的科技成果轉化,以及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科技人才團隊成果轉化,包括科技成果驗證和中試驗證。單個項目最高投資額度可達200萬元。
目前,市種子基金已投資項目46個,投資總額達4785萬元。其中,生命健康領域18個、占比39%,數智科技12個、占比26%,先進制造領域12個、占比26%,新材料和綠色低碳領域4個、占比9%,高度契合我市重點產業。
這些項目中,有32個項目的核心團隊擁有博士等高層次人才,直接由高校教授團隊牽頭的成果轉化項目有24個,海歸人才回國創業項目有6個,曾獲評創業大賽優秀項目有7個,擁有連續創業背景的團隊孵化項目有17個。
這些被支持的初創企業成立時間均不超過3年,平均成立時間不到1年半,并有6個項目為科創團隊項目。
作為被支持的初創企業之一,今年1月,無足鳥機器人與市種子基金正式簽訂投資協議,獲得投資100萬元。如今,企業的發展勢頭越來越好。“接下來,我們將開展‘陸—空兩棲智能光伏清洗機器人’中試及小批量生產,進一步對產品進行迭代優化,開展市場推廣和示范應用。”對于未來的發展,劉興超信心十足。
“從這些情況可以看到,市種子基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取得了一定效果。”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稱,下一步,市種子基金將進一步圍繞我市科技園區、新型研發機構、高校院所、孵化平臺等創新“策源地”進行項目挖掘,加強與環大學創新創業生態圈等平臺的聯動,進一步拓寬市種子基金的項目來源,不斷豐富儲備項目庫。持續探索與重點區域、重點平臺、重點機構建立常態化的協同、發掘、跟投、聯投機制,提高投資效率,加大投資力度,讓更多早期優質項目得到科技金融賦能。同時,也希望更多社會資本關注重慶的早期項目,通過建立雙方、多方參與的跟投、聯投模式,形成投資合力,共同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助力重慶經濟高質量發展。
數讀>>>
目前,市種子基金已投資項目46個,投資總額達4785萬元
● 生命健康領域18個、占比39%
● 數智科技12個、占比26%
● 先進制造領域12個、占比26%
● 新材料和綠色低碳領域4個、 占比9%
新重慶-重慶日報首席記者 張亦筑
責任編輯:鄧旻璐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