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為大丨推窗見綠出門入園 重慶城市微型公園又上新了
2025-07-24 06:00:00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開欄語: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從老舊小區改造到城市交通優化,從“一老一小”服務保障到人居環境提升,這些實實在在的改變,都是重慶踐行“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理念的生動注腳。即日起,第1眼TV-華龍網推出“民生為大”系列報道,聚焦2025年重慶15件重點民生實事,用筆觸記錄城市溫度,用鏡頭見證民生變化。
“這幾天下了雨,早晚天氣涼快,帶著孫女一起來逛公園……”7月23日早上9點過,家住兩江新區禮嘉街道的周大爺就帶著孫女來公園散步了,這個位于高邊坡上的嘉美公園,成為周邊居民休閑好去處,也是市民游客拍攝“雙橋”、婚紗攝影的打卡地。

嘉美公園位于重慶兩江新區禮嘉街道蔡家嘉陵江大橋的南橋頭,場地最大高差約40米,定位為生態、自然、多彩且功能豐富的窗口公園,是該區域的一塊重要城市綠地。
重慶城市微型公園陸續更新,《重慶市2025年重點民生實事工作目標任務》提到,今年計劃建設100個“口袋公園”、10座體育公園。
清晨,藍天白云下綠草盈盈、微風習習,粉的、紅的小花隨風搖曳。嘉美公園內,市民們或在坡地上拍照打卡,或沿著步道跑步鍛煉,或在涼亭內歇腳閑聊。
“天氣好,涼快的情況下,幾乎每天都會來逛一下公園。”談起這個公園,老街坊周大爺頻頻點贊,家門口多了這個小公園,鄰居們多了個遛娃散步好去處,公園里不僅環境干凈衛生,設施也很方便。

談起公園的“前世今生”,長廊里的居民們打開了話匣子。
“以前這里亂得很,雜草叢生,還很危險。”“以前路都沒得,又高又陡!”“現在你看這里環境多好嘛,經常還有人到這里來拍婚紗照……”
如今,漫步在公園的步道上,滿眼是綠、處處有花。據了解,公園種植色彩鮮明的植物,如五角楓、千鳥花、佛甲草等,打造藝術般的優美景色。
“我們今天專門過來耍的,和跳舞的好友們來拍照打卡。”市民張女士帶齊了帽子、墨鏡等裝備,一邊展示今天的拍照成果,一邊對公園嘖嘖稱贊,“從網上看到這個地方,拍照很出片,幾姊妹一拍即合,一大早就坐軌道交通來了,確實非常美。”

在公園的制高點處,設置川東建筑風格的仿古亭廊,這里也是市民拍攝“云橋”的最佳地,游客們在這里登高望遠,俯瞰江景與云海。
曾經的邊坡荒地煥發新生,據了解,嘉美公園的原址是蔡家嘉陵江大橋南橋頭的一處陡峭高邊坡,經地質部門現場勘探,該處高邊坡地質不穩定,存在滑坡風險,威脅著過往車輛和行人的安全。
“坡頂是裸土與雜草間雜的荒地,不僅影響城市的景觀和形象,還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兩江新區城市管理局公園管理組組長王龍介紹,按照要求在原地形地貌的基礎上進行整治,將荒坡高地變廢為寶。
在整治過程中,安全隱患整治是關鍵。據介紹,公園完善了排水系統,設置雨水截溝,減少邊坡的雨水滲透,降低邊坡土壤的水飽和度,減少滑坡風險。同時,通過掛網、覆土和栽植地被綠植等方式,對高邊坡進行生態修復,降低土層風化滑落風險,美化邊坡景觀。
在公園建設時,保留原有的地形地貌和植被的同時,還引入多樣化的植物種類,對場地現狀進行生態修復,打造生態多樣性。通過地形設計和植物搭配,形成開闊的草坡和層次豐富的組團綠化,提升視覺美感。王龍表示,公園在植物配置上選擇不同季節開花的植物,確保公園四季皆有景可賞。

“我們在公園里增添了直飲水設施,新增了一處公共衛生間,方便市民游玩。”王龍介紹,為方便周邊居民的健身、游憩,公園內不僅設置了登山步道和健身步道等設施,還設置爬山廊、觀景亭等體現地方特色的傳統構筑物,為市民提供登高觀景、休閑游樂的場所。
“口袋公園”是指向公眾開放,規模較小,形狀多樣,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園綠化活動場地,包括小游園、小微綠地等。嘉美公園的蝶變升級,只是重慶“口袋公園”建設的縮影。
數據顯示,2024年,重慶建成100個口袋公園,完成100個公園適老化適兒化更新提質改造,實施102個街頭綠地提質,建設119公里山城綠道,新增100個城市公園實施開放共享,實施220萬平方米增花添彩項目。從城市邊角到幸福空間,“口袋公園”的蓬勃生長,凝聚著重慶各部門的智慧與實干。

今年3月,《重慶市2025年重點民生實事工作目標任務》正式發布。其中,在建設城市微型公園項目中,計劃建設100個“口袋公園”、10座體育公園。
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全市今年開工建設“口袋公園”88個,目前已建成64個,服務周邊群眾114萬人。
按照市政府重點民生實事工作要求,在指導各區縣(自治縣)開展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市城市管理局印發《2025年重慶市“口袋公園”建設實施方案》,要求按照“科學規劃,因地制宜;便民親民,綠色生態;務實節儉,共建共享”的原則,結合實施城市更新和打造15分鐘高品質生活服務圈建設“口袋公園”,優化城市綠色空間布局,提升公園綠化活動場地服務半徑覆蓋率;同時充分考慮服務群眾需求,倡導使用節能、節水的材料、技術和工藝,落實全齡友好城市建設要求,打造多元活動場所。
第1眼TV-華龍網 李舒/文 石濤/圖、視頻 首席記者 馮珊/審核
責任編輯:常涵笑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