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節:脆李成“致富果” 綠了山川富了鄉親
2025-07-17 19:38:07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通訊員 李鑫 王亞冷)“要不是楊代表幫我們跑政策、找銷路,這脆李哪能有今天的光景!”重慶市奉節縣石崗鄉脆李種植戶楊明祥算起增收賬時,總不忘提起鄉人大代表楊成志。如今,楊大哥家的3畝地全部投入脆李種植,每年分紅加務工增收近3萬元,日子過得像枝頭的脆李一樣甜。這是石崗鄉人大代表助力脆李產業發展、帶動群眾增收的生動縮影。
近年來,石崗鄉人大主席團緊扣“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組織縣鄉兩級人大代表深入田間地頭調研,精準錨定脆李產業作為富民強鄉的突破口。在代表們的持續助推下,全鄉累計發展脆李2000畝,年產量達275噸,綜合產值270萬元,帶動138戶群眾穩定增收,年戶均增收近2萬元,走出了一條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的特色產業發展之路。
利益聯結筑牢“增收網”
“土地入股后能不能保本?務工工錢能不能按時發?”2015年,夔勇專業合作社剛成立時,農戶們心里滿是顧慮。鄉人大代表楊成志得知后,依托厚坪片區人大代表聯絡站,組織12名人大代表組成“宣講隊”,挨家挨戶算“收益賬”,按現在的行情,每畝地入股每年保底分紅500元,加上務工每天150元,算下來比種玉米強三倍!
在代表們的推動下,合作社創新建立“入股分紅+務工報酬”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而代表們則當起“監督員”——每月抽查合作社財務賬冊,每季度召開社員座談會,確保分紅方案公開透明、務工報酬及時發放。“去年有戶人家的分紅晚了5天,代表們立刻找到企業負責人約談,第二天錢就到賬了。”社員王大姐說。
如今,在代表們的持續監督下,合作社“統一施肥、統一打藥、統一設施”的標準化管理落地見效,30多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2024年,僅務工報酬一項就發放近80萬元,138戶社員戶均增收穩穩站上2萬元,利益聯結的“增收網”越織越牢。
規模種植夯實“產業基”
“果園到公路這段坡太陡,果子運不出去就得爛在地里!”奉節縣人大代表喬玲在走訪中收集到這條關鍵意見,當即寫成《關于修建脆李產業路的建議》,提交鄉人大主席團。隨后,鄉人大組織代表與政府相關部門召開專題督辦會,將產業路建設納入年度重點項目。
在代表們的跟蹤督促下,石崗鄉集中力量打造400畝脆李種植核心示范區:5公里田間運輸軌道、3公里硬化產業道路、完善的灌溉管網相繼建成,昔日的“運輸難”變成了如今的“坦途通”。
為進一步推動脆李產業提檔升級,奉節縣人大代表張健錕主動聯系奉節縣農業農村委爭取申請山地軌道運輸車項目,“軌道修好那天,代表們特意來現場查看,不僅節約了采摘成本,果子運輸效率還提高了3倍!”脆李基地負責人感激地說。
品牌建設上,鄉人大代表楊成志牽頭推動“夔勇脆李”商標注冊,帶著種植戶到巫山考察學習品牌運營經驗。代表們還請來巫山脆李“土專家”駐點指導,從選苗移栽到果樹修剪,全程由代表們跟蹤服務,確保技術落地。如今,核心區脆李優質果率穩定在80%以上,每斤售價比普通李子高出3-5元,品牌效應讓果農們嘗到了甜頭。
錯季上市搶占“黃金檔”
“咱們基地海拔高,能不能讓脆李晚熟一點,避開上市高峰?”在鄉人大代表小組會上,從事水果批發的代表王行英提出建議。這一想法與鎮江村的自然稟賦不謀而合,鄉人大當即組織代表們赴周邊區縣調研,形成《關于發展晚熟脆李的調研報告》,為鄉政府決策提供參考。
在代表們的建議下,石崗鄉充分發揮脆李基地海拔高、光照充足的優勢,精準定位“晚熟”特色——代表們主動聯系引進晚熟品種,全程參與土壤送檢,指導農戶科學調控產期。如今,核心產區脆李產期從6月持續至11月,成功避開低海拔產區集中上市期。
“去年10月暴雨,果子運不出去,是代表們聯系縣城的超市搞‘愛心助農’,3天就銷了5000斤!”種植戶們記得,每到脆李上市季,代表們就變身“銷售員”,有的對接批發市場,有的直播帶貨,有的協調物流企業開通“脆李專線”。錯季上市加上代表助力,讓脆李身價倍增:6月頭批果每斤8元,10月優質果每斤15元,溢價空間比集中上市期提升87.5%。
如今的石崗鄉,漫山脆李樹既是“生態樹”也是“搖錢樹”。鄉人大主席張健錕表示,下一步將繼續組織代表圍繞產業延鏈補鏈、品牌價值提升、完善基礎配套等開展調研,讓這顆“致富果”持續為鄉村振興注入動能,讓更多鄉親在綠水青山中收獲幸福。
責任編輯:石月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