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妙泉鎮:黨建引領繪就鄉村善治新圖景
2025-07-16 21:53:13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通訊員 付沖 陳丹)“以前有點事,不知道找誰。”“現在好了,網格群里喊一聲,黨員和網格員來得比親戚還快!”在秀山縣妙泉鎮妙泉社區,這樣的場景已成日常。從黨員帶頭干活,到娃娃們拿起畫筆扮靚老墻,再到“積分超市”里用志愿服務換來的油鹽醬醋……這個依山傍水的社區,以黨建引領為核心引擎、文化浸潤為精神紐帶、群眾參與為動力源泉,正書寫著黨建引領鄉村善治的“大文章”。

黨建引領,筑牢善治“根基”
“過去村里開會,黨員到不齊,群眾不愿來;現在開會,大伙搶著發言,連院壩都坐不下。”妙泉社區老黨員田景萬感慨道,這得益于妙泉鎮推行的“網格吹哨、黨員報到”治理模式。
近年來,妙泉社區以組織建設為抓手,推行“支部建在網格、黨員沉到一線”模式,2個大網格、8個微網格覆蓋社區角角落落。每個網格員兜里都揣著“民情本”,手機裝著“小程序”。誰家水管破了、路燈壞了、鄰里拌嘴了,線上線下“哨聲”一響,黨員和網格員立刻響應。去年以來,423件這樣的“家門口小事”件件有著落,群眾滿意度高達98%。“網格吹哨,黨員報到”,在這里不是口號,是實打實的行動力。
除了解決民生實事,黨員干部更帶頭“扮靚家園”。今年以來,妙泉社區創新做起了“黨群結對庭院微改造”,組建9個黨群小組。在結對黨員的幫助下,黃臣云戶利用家里的廢舊犁耙、磨盤等老物件,沒有花一分錢,愣是把自家小院打造成了“美麗庭院”。
“就這樣,妙泉社區的‘美麗庭院’像種子一樣撒開,200多戶村民自發加入了房前屋后大清理的隊伍,改造自家的院壩。”妙泉鎮政府組織委員陳丹介紹,如今,走進妙泉社區,家家戶戶房前屋后都是干干凈凈的,連院落都變成了看得見的風景。
此外,社區以黨組織為“軸心”,聯動學校、衛生院、社工機構等8家單位,社區活動室變身“妙彩課堂”,大學生志愿者帶著娃娃畫畫、做手工,解決了留守家庭的煩惱;攜手衛生院建立“健康驛站”,為60余名行動不便老人提供上門服務;引入社工機構實施“心理健康關愛”項目,惠及兒童120余人次……

文化沁潤,涵養善治“沃土”
走進社區中心的“老兵驛站”,一面貼著8名現役及退役軍人事跡的“軍人榮譽墻”格外醒目。妙泉鎮政府退役軍人陳舉指著自己的照片及榮譽,正在給社區的孩子們及社區青年培訓。
這樣的“老兵講堂”,今年已開了4場,以“退伍不褪色”的故事詮釋擔當精神。“忠勇文化”已成為村民心中的精神砥柱,帶動30余名青年主動參與應急搶險等志愿服務。
社區外不遠,修復一新的“妙泉碼頭”靜靜佇立。這里曾是川湘水路聯運線上的重要節點,如今成了鮮活的“紅色航線”教育基地。
“原來咱們妙泉碼頭這么了不起!”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通過“主題繪畫+非遺”等形式,讓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少年兒童成長。
傍晚,“和睦堂”前的院壩又熱鬧起來。左鄰右舍圍坐“院壩夜話”,聊的是“誰家評上了‘出彩妙泉人’”,議的是“哪家的娃兒又考上了好大學”。
妙泉社區以“和睦堂”為陣地開展“院壩夜話”,連續3年評選“出彩妙泉人”6名,用身邊榜樣引領風尚。推行“和事佬”調解機制,化解矛盾糾紛32起,成功率100%,讓“崇德向善”成了新風尚。

群眾參與,催生善治“活水”
在妙泉社區,參與環境整治、調解矛盾、關愛鄰里都能攢積分換生活用品。小小積分,激發了村民“主人翁”意識,讓共建家園從“要我做”變成了“我要做”。
“上個月參加志愿打掃衛生攢了15分,正好給孫子換盒新畫筆!”李阿姨樂呵呵地來到積分超市兌換商品。
為了激發村民主體活力,社區完善“院壩議事會”制度,形成“民意征集—協商共議—執行公開—效果評議”閉環。
改造老街時,社區沒搞“一言堂”,而是請老街坊們當“規劃顧問”。青石板要不要留?停車位怎么劃?大家你一言我一語,“院壩議事會”開了好幾次,32條村民提出的“金點子”被采納。
漫步改造后的老街,古樸的青石板路得以保留,新劃的停車位井然有序,墻上是孩子們參與繪制的妙泉風景。
“這路怎么改,我們說了算,當然滿意!”居民們臉上洋溢著自豪。“紅巖星火”“妙彩青苗”志愿隊活躍在街頭巷尾,形成了“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善治活水。
如今的妙泉社區,正以“善治”為筆,在鄉村振興畫卷上書寫著“組織強、產業興、鄉風美”的時代答卷。
責任編輯:劉思利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