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開門教育 走好群眾路線 重慶深化學習教育提升群眾獲得感
2025-07-08 09:01:35 來源: 重慶日報
在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中,全市各級黨組織注重抓好開門教育,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加強調查研究,在查擺問題、整改整治中充分聽民聲、匯民意,推動干部作風持續向好,群眾獲得感不斷提升,黨群干群關系更加密切。
“敢開門”“真開門”才能聽到民聲
來自群眾的聲音,是改進工作、轉變作風的寶貴線索。“敞開大門”正是聽到這些聲音的重要途徑。
開州區堅持問題導向,構建“雙線并行”機制收集群眾意見建議:線下走訪調研、召開“院壩議事會”等公開征集群眾意見建議;線上通過“民呼我為”、小程序問卷調查等,定期梳理群眾問題清單,將學習教育與為民辦實事緊密結合,讓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在基層落地生根。
綦江區紀委監委深化運用“群眾點題”機制,聚焦整治民生領域痛點,聯合信訪、網信等部門建立信訪舉報問題移送及信息共享機制,每月匯總研判信訪舉報、“141”基層智治和“民呼我為”等平臺上的群眾反映問題,納入關注了解82件。
此外,該區會同區融媒體中心建立群眾訴求監督辦理機制,運用“融媒問政”線上平臺,廣納群眾訴求,督促部門辦理反饋問題211件,辦結率99.1%。以人大建議、政協提案為切入點,聚焦重點領域監管薄弱環節,通過主動領辦、重點督辦等方式,以解決“一件事”帶動辦好“一類事”,推動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得到解決。
一線解題既要“正風”也要“促行”
推動學習教育要見行見效,既要“正風”也要“促行”,及時回應群眾關切、維護群眾利益。
前不久,在重慶市天鴻車駕管社會服務站上演暖心一幕:萬州區道路運輸事務中心工作人員現場搭建簡易服務臺,指導望昌新能源科技公司通過“跨省通辦”平臺辦理普貨年審和電子證照,為其一站式辦結“普通貨物運輸車輛道路運輸證配發”等多項業務。原來,該公司新購置的30輛用于石灰巖和水泥運輸的純電式半掛牽引車,因車輛體積大、集中辦理易擁堵,企業對審批流程不熟悉。中心工作人員主動上門,將原本5個工作日的審批流程壓縮至1個工作日。
學習教育期間,萬州區堅持把作風建設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突破口”和“先手棋”,推動黨員干部主動下沉一線,深入企業現場“把脈問診”,精準破解發展難題,切實將政務服務從“被動響應”轉變為“主動出擊”。
忠縣紀委監委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電動自行車安全充電難問題,積極構建全方位監督整改工作體系,將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納入民生實事重點監督事項清單,督促住建、消防等部門強化協調溝通和信息共享,推動摸清底數、科學規劃、加快建設。
同時,縣紀委監委緊盯項目建設中的責任落實不到位、推諉扯皮等問題,對建設施工、檢測驗收、日常維護等進行全流程監督,全力保障充電樁高效建設使用。截至目前,忠縣已引入社會資本500余萬元,建成集中充電插口或樁位近5000個,有效保障4萬余名群眾對電動自行車安全便捷充電的需求。
城口縣紀委監委緊扣問題治理,扎實推進城鎮燃氣管道“帶病運行”專項治理。針對調研發現的餐飲場所、居民廚房“翻新罐”、私接三通等燃氣使用中存在的安全隱患,督促發改委、經信委、應急局等多部門聯動發力,開展全域拉網式排查整治,累計排查各類隱患3000余處,發現、交辦、整改問題134個,推動構建定期會商、聯合監督、線索移送、安檢維護等6項燃氣安全長效監管機制。
轉作風樹新風帶來的新氣象新變化
通過開門教育,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充分發揮,轉作風、樹新風帶來的新氣象、新變化日益顯現。
云陽縣深入開展轉作風促發展專項行動,推動干部作風大轉變、能力大提升、工作大落實、發展大提速。通過健全學習體系,壓實工作責任,激發黨員干部擔當作為的動力活力;創新搭建“云聲回響”平臺,建立干部作風穿透式監督和作風問題“紅黃藍”預警機制,緊盯問題查改關鍵環節;建好用好政務App、發文、開會、督檢考“四張清單”管理和實干爭先季度例會機制,深入開展服務企業活動,1172名駐企服務專員幫助企業成功融資38.5億元。
“金田村高海拔地區供水項目管網已完成安裝,預計7月底通水,屆時困擾該村262人的飲水安全隱患將得到徹底解決。”日前,在巴南區一品街道金田村高海拔地區供水項目施工現場,區水利局工作人員向前來了解工程建設責任落實情況的紀檢監察干部介紹。
巴南區紀委監委扎實推進全區紀檢監察系統學習教育,重點整治干部亂作為不作為不敢為不善為等問題,通過跟進監督、精準監督,督促各部門各單位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高質量推進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40件42人,推動干部作風持續轉變。
新重慶-重慶日報首席記者 周尤
責任編輯:陳丹丹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