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作風 促發展 江津區龍華鎮學習教育見實效
2025-06-25 14:38:50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通訊員 付川江)晨光初照,露珠像晶瑩剔透的水晶折射著光芒。早上7點剛過,江津區龍華鎮龍華寺村的30多名黨員干部便忙碌開來。他們有的一手拿著笤帚,一手拿著簸箕;有的則一手拿著火鉗,一手拿著垃圾袋,沿著環山寺的鄉村公路開始忙碌起來。道路旁的“農光互補”光伏項目施工現場,為了搶抓工期,工人們也正干得熱火朝天;街頭巷尾,黨員志愿者結合“四下基層”,走訪慰問獨居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幫助他們理發、剪指甲、檢修老舊線路……如今,“學、查、改、立、融”五維發力的實踐,正讓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龍華鎮看得見、摸得著的發展動能。
學習教育以來,龍華鎮將“學”作為思想建設的“第一引擎”,構建起“頭雁領學、全員深學、警示促學”的立體學習體系。鎮黨委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領導班子帶頭參加讀書班、黨支部學習,并聯合石門鎮開展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題研討,發揮示范引領作用。43個鎮屬黨組織細化學習計劃,依托“三會一課”、主題黨日,通過結對幫學、送學上門等形式,實現黨員學習教育全覆蓋。同時,組織學習典型案例、觀看專題片、參觀警示教育基地,以“身邊事”警示“身邊人”,鎮屬黨組織累計開展警示教育14場次,推動紀律規矩入腦入心。
聚焦群眾關切,龍華鎮以“查”為鏡,全方位檢視問題。領導班子圍繞民生痛點開展自查自糾,查擺班子問題4條、成員問題39條,建立動態管理臺賬;全鎮普通黨員對照重點問題清單,通過自我剖析、群眾反饋、談心談話等方式,查擺問題500余條并即知即改;依托9個黨群驛站和“民呼我為”數字平臺,構建“線上+線下”民意直通車,收集群眾意見建議30余條,讓問題查擺更精準、更貼近實際。
錦程公司于2011年入駐龍華鎮新店村、梁家村,流轉土地3300余畝,后因經營管理不善,公司陷入破產窘境,自2022年開始,公司停止向群眾支付土地租金,截至2024年12月,該公司累計拖欠群眾及村集體土地租金750余萬元。期間,群眾上訪不斷,矛盾糾紛十分突出。為了破解這一歷史遺留問題,2024年底,龍華鎮通過招商引資引入重慶能投集團農光互補項目,成功化解“錦程公司拖欠農民土地租金”這一重大矛盾糾紛。“改”是推動工作的關鍵落點。龍華鎮將2個突出問題納入集中整治,制定6條整改措施并全部銷號。同時,深入開展群眾身邊腐敗和不正之風整治,圍繞殯葬領域亂象等重點,開展監督檢查12次,發現問題12個,整改完成率達83%,以“釘釘子”精神啃下“硬骨頭”。
龍華鎮以“立”為綱,推動作風建設從“治已病”向“防未病”深化。修訂《龍華鎮機關公務用車管理制度》,推進村級“三資”管理細則修訂,扎緊制度“籠子”;運用重慶公車管理平臺、渝龍智管APP,建立“線上實時監控+線下定期檢查”雙監管機制,自3月起公務用車使用量同比下降9%,讓制度執行“帶電長牙”。
龍華鎮堅持把學習教育與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推動“學用結合”落地見效。在服務群眾上,班子成員下沉村(社區)解決訴求21件,信訪量同比下降16%;在產業發展上,農光互補、益海晨科蛋雞養殖等項目有序推進,集體經濟持續壯大;在基層治理上,依托“141”智治平臺設置學習教育KPI指標,發布工作任務10條,以數字化賦能提升治理效能。
從理論學習到問題整改,從制度完善到成果轉化,龍華鎮以“五維聯動”奏響學習教育“協奏曲”,不僅錘煉了黨員干部作風,更推動民生改善、產業發展、治理升級同頻共振,為鄉村振興和基層治理現代化注入澎湃動力。
責任編輯:董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