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報深一度|賦能超大城市治理 推動高質量發展 具備全國影響力——數字重慶建設見成效
2025-04-19 13:19:25 來源: 新重慶-重慶日報
4月18日,數字重慶建設推進會召開,提出加快數字重慶基本能力建設,扎實推動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能力新躍升。
2023年4月,數字重慶建設大會吹響全市數字化建設“沖鋒號”。至今,數字重慶建設已跨過兩周年的刻度。
一年見行動,兩年見成效。兩年來,數字重慶建設形成了一大批標志性應用及成果,賦能超大城市治理,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并在全國展現出引領示范作用。
賦能超大城市治理
每天實時辦理3萬件民生報事
“小龍坎廣場公廁附近垃圾桶旁有亂堆物料,請及時處理。”
近日,一條報事信息出現在沙坪壩區數字化城市管理中心的大屏幕上。工作人員輕點鼠標處理,數秒內,系統發出預警,再形成工單,派發到相關人員的終端設備。幾分鐘后,現場人員清理完畢,上傳圖片到“數字大腦”,核對后,完結工單。
“數字大腦”即重慶市、區縣、街鎮三級貫通的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也是賦能重慶超大城市治理的智能中樞。依托“數字大腦”,可以打通地域、部門之間的數據,做到“多跨協同,閉環管理”,秒級處理民生報事。
作為超大城市,重慶每天的民生報事數以萬計。而在“數字大腦”,這些報事化作數據,分撥、派發、記錄、反饋的全過程清晰可查,做到了“事事有回應”,切實提高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例如,重慶給全市的高層建筑發放“高樓消防碼”,市民掃碼能了解建筑消防安全風險等級,還能舉報火災隱患。去年8月,群眾通過“高樓消防碼”掃碼反映,渝中區某高層建筑消火栓沒有水。同日,物業管理人員到場核實,但未能及時整改。
事情并沒有就此擱置——“高樓消防碼”后臺系統按程序自動上報至渝中區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將事件自動推送至石油路街道。街道得知后,立刻制定方案,最后按照“一樓一策”方案整改完畢。
市大數據發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依托三級貫通的重慶市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全市每天可實時動態辦理3萬件網格上報、民生訴求等事件,實現城市高效安全運行。

▲重慶市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已形成“實時、快速、精準、有效”的多跨協同處置能力。記者 羅斌 攝/視覺重慶
除了超大城市治理,數字重慶的建設成果還深入群眾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辦事能少跑路、不跑路,“渝快辦”上線便民惠民服務事項1200個,建設專用智能體“渝小智”,打造24小時陪伴式服務;看病能避免高頻重復檢查,“醫檢互認”應用累計為患者節約醫療費用近2億元,在全國率先實現跨省域聯通應用;就業能高效認定待遇,通過“渝才薈”人才一體化數字服務平臺提交人才認定申請,最快不到1天就能完成……數字重慶建設的“加速度”,正轉化為高品質生活的暖心溫度。
推動高質量發展
“重慶制造”加快邁向“重慶智造”
一個安全的數據空間,不僅可以破解產業數據“不敢給、不可用、不能算”的難題,還能讓廣大新能源車主駕駛更放心。這便是近日在重慶發布的“汽車行業可信數據空間”。
這一數據空間由中汽研、長安、賽力斯、數字重慶等機構與企業作為首批建設單位。基于區塊鏈、隱私計算、數據脫敏、數據沙箱、AI大模型等核心技術,讓數據在不同主體間“可用不可見”“可控可計量”。未來還可接入新能源汽車運行、保險、維修等環節,加速智駕算法迭代優化。
這只是重慶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加快推進的一個縮影。
數據賦能新能源汽車產業,誕生了上述“汽車行業可信數據空間”;數據賦能養殖業,誕生了重慶的“生豬產業大腦2.0+未來豬場”產業發展模式,讓養豬從“靠經驗估算”變成“用數據精算”。數據要素本身也成為一種潛力無限的資源,截至目前,位于重慶的西部數據交易中心累計引入數商超1000家、上架數據產品超8400款,躋身全國數據交易場所第一梯隊。
數據顯示,2024年,重慶加快培育軟信產業。做深做實“滿天星”行動計劃,加大“啟明星”“北斗星”企業培育力度,爭取國家數字化轉型、數據基礎設施等重大場景支持,加強人工智能、低空經濟、“國貨國用”等重點領域場景開放,全年累計發布60多批900多項應用場景,直接推動130余家重點企業落地,簽約金額超500億元。
同時,重慶提速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打造“產業大腦+未來工廠”新模式,上線電商、生豬等行業產業大腦,啟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軟件信息服務、生物醫藥等細分行業產業大腦建設,推動長安汽車AI數智工廠等未來工廠建設,賦能企業研產供銷服全環節。截至2024年底,重慶累計建成183個智能工廠、1096個數字化車間,重慶制造”加快邁向“重慶智造”。
典型應用將向全國推廣
已具備重慶辨識度、全國影響力
隨著數字重慶建設推進,其典型成果也已具備全國影響力。
一個應用,成功壓減全市70%以上的報表數量、時間、人員,并將向全國推廣——這就是重慶“一表通”智能報表(下稱:“一表通”)。
“一表通”解決的,是全市基層反映強烈的報表負擔過重問題。該應用實現市級部門、區縣、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貫通,歸集了超過1000萬條數據,包括近萬種業務表。實現“首次錄入、動態更新”“一次填報、多方復用”。
以往忙于填報各類報表的基層干部,在智能手機上使用“一表通”,可以快速填表、查看統計數據,甚至“拒絕”填報不屬于職責范圍內的某些信息。能節約大量時間,把精力用在服務群眾、解決民生問題上。
目前,廣西、海南等省區市調研組陸續來到重慶,了解“一表通”經驗。
不久前,重慶還發布了全國首個省域范圍內的基層報表地方標準——《“一表通”智能報表市級業務數據規范》(以下簡稱《數據規范》)。
《數據規范》由市委辦公廳與市大數據發展局聯合發布,是“一表通”智能報表系統在全市有基層報表需求的市級部門、41個區縣、1031個鎮街、9753個村(社區)實現四級貫通運行的基礎上,參照多項國家和行業標準制定而成。
這意味著,數字重慶的重要建設成果已在全國產生影響力,將進一步推動基層數據質量提升,增強部門間的數據協同能力。
具備全國影響力的成果還不止這些。去年9月,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現場推進會上,國內50個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首次亮相,重慶“一網多用、一網多能,全域自主可控視聯網安全網絡底座”及“推進三級治理中心建設,積極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2個典型案例入選。
能夠誕生具備重慶辨識度、全國影響力的成果,得益于兩年來重慶突出數字賦能和“大綜合一體化”,推動平臺貫通、數據貫通、應用貫通和體制機制貫通,數字重慶建設形成強大合力。
同時,數字重慶建設的重點能力正向基本能力深化拓展。記者從市大數據發展局獲悉,截至目前,全市上線應用321個,貫通應用300個,市級核心業務部門的核心業務數字化率超80%。
數字重慶建設迎來兩周年,縱深推進更需齊心協力。下一步,重慶將扎實推動數字重慶基本能力全面躍升,不斷增強超大城市發展、服務、治理能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高效能治理,努力打造形成更多首創性標志性成果。
記者 申曉佳
責任編輯:張炬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